首页 > 都市重生 > 故风裁新桑 > 第六十七章、周清猗

第六十七章、周清猗(1/2)

目录

锦华郡主问:“还有吗?”

顾南桑微微一笑,想了想,又随口讲了一个鸽战。

由于时代背景,鸽战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的,而天齐国的历史并没有宋朝,因而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典故。

顾南桑说出来的时候,不止是锦华郡主和一众女学生,连路过的一位西席也听得入了迷。

唯独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姜蓉燕表情轻蔑,冷哼一声:“如此下作手段,又将鸽子困在盒子内,何其残忍!”

顾南桑一愣,继而笑起来。

她没有出言反驳,倒还笑了,锦华郡主看得好奇,反问顾南桑:“你为何不恼?”

姜蓉燕一听这话,郡主居然和自己想的不一样?顿时有些心虚。

顾南桑道:“回郡主,我出身不高,故而不与贵女们来往,不知一些礼仪,这是正常的。因而姜小姐不行军打仗,也不看兵法书籍,不知战争的意义,也是正常的。”

顾南桑自认,把自己作为比较,这样的说法,已经足够客气了,却不想在姜蓉燕看来,更觉得她在羞辱自己,不看兵书,还要洋洋得意来炫耀。

姜蓉燕气得脸色涨红,紧紧捏着新做的一枚锦囊,把绣花面都揉捏得变形了。

锦华郡主眉头舒展,顿时点头,又问:“那你说说,战争有何意义?”

“战争是人类解决矛盾最激烈、最极端的方式,虽然,战争本身不能妥善解决矛盾,但战争后矛盾总是会得到缓和。”顾南桑道:“固然战争残忍,但它的好处大于坏处,若没有战争,很多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

“若想要推陈出新,就必须要用一种强有力的东西来破坏原有的腐朽制度,才能建立新的东西,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周清萧路过门外的时候,就听到这样一道声音。

从容客观,不偏不倚,理智又淡然。

虽然是个闺阁女子,却好似经历过战场的将军一般,发出如此总结,而非感叹。

他看不到房间内的那个人,却知道她是谁,周清萧不禁站直了身子,眼眸倏然亮起来。

总以为她只是有些小聪明,虽然精明灵巧,却担心她太过钻研商道,而失了原本的灵气。直到今日,方才知道,自己不过管中窥豹,只知皮毛。

顾南桑此人,真的带给旁人太多惊喜了。

她小小年纪已有如此眼界和胸襟,周清萧即便从小混迹战场,若倒退几岁,却也要问问自己,是否能看得这样开阔。

他原本是去鸿鹄书院的,经过流芳斋,想来看看妹妹如何挑选伴读。但眼下看来,这伴读的人选,已经不作她想了。

周清萧眼神明亮,脚步轻快地离开了。

锦华郡主听完顾南桑的一番话,更是倏然站起身来,目光炯炯地看着顾南桑。

“呃……”顾南桑反倒吓了一跳,以为自己说错了话,毕竟她从小受到的教育不一样,还以为方才一番话太过激进,对于封建社会来说,太过惊世骇俗了。

正想说点什么挽回一下,却听锦华郡主道:“你就坐我旁边吧。”

她走下了台阶,站在靠窗的位置上,道:“你坐这里,我在你右边的位置。”

锦华郡主的话很少,看着是个清冷的人,但她毕竟经历过战场,行事雷厉风行,看着顾南桑疑惑的样子,又道:“做我的伴读无需每日跟着我进出,只需照时辰来流芳斋即可,书籍笔墨会有人备好。”

言下之意,已然确定了顾南桑要当自己的伴读。

学堂内诸位大家闺秀顿时面面相觑,相互看了几眼,最终默契地把目光落在姜蓉燕身上。

姜蓉燕脸色煞白,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而这些屈辱,都是顾南桑这个寒酸的乡巴佬带来的。

顾南桑看了孟晚晴一眼,见她点头,方才站起来,朝锦华郡主屈膝行了一礼,道:“多谢郡主。”

等到所有人都坐好,门外的西席这才进来,站上台阶,道:“郡主的伴读已有人选,既然如此,便开始今日的学业。”

西席是个三十出头的女子,穿着儒衫,发髻束起,用了天青色的发带绑缚,显出几分飘逸儒雅。

“今日讲《女则》第六卷。”

顾南桑翻开桌上的书籍,开始了学习生涯。

一堂课听下来,她只觉得头都大了。

在座的少女,平均年龄也就十四五岁,来讲什么婚后要孝敬公婆、要谨慎谦卑之类的,顾南桑真的接受无能。

锦华郡主和她感同身受。

不过锦华郡主是不喜欢这些,从小被父亲散养惯了,一听说这些就头大,想到或许过不久就要嫁人,更是觉得如坐针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