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故风裁新桑 > 第六十三章、中秋夜市

第六十三章、中秋夜市(1/2)

目录

从现代理念上来讲,口红就是一种便携式的化妆品,在古代,则以口脂的形式存在,多用小盒子之类的装起来,取用的时候,用手抹一点。条件差的买不了口脂,也会用红纸代替。

顾南桑想包装口脂为口红,然后用营销的方法来扩大面积宣传,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制作现代工艺的口红。

一般来讲,口红是一种旋转的螺旋装置,顾南桑前世也用过不少,但是很多口红都是没用完就扔了,里面的结构构造,她不是很清楚,只是模糊知道一点原理。

要想运用到实际当中来,还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摸索。

顾南桑看着自己手里的竹管,颇有些发愁。

“所以说,赵秋鸿的心愿到底是什么?”她单手支撑着下巴,坐在凉亭里,两眼无神。

系统道:“抱歉宿主,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你自行摸索。”

顾南桑阴测测道:“你觉得哪个正常人,会随随便便和一个陌生人说自己的心愿?”

“……所以需要你摸索。”

算了。

顾南桑叹了口气。

实在不行,反正这个任务没有时限,只要假装在努力就好了。而且这口红的生意如果能做成,自然又是一笔进项。由于赵秋鸿所处的环境,正好是女子扎堆的地方,这个以后的销路至少不用发愁。

顾南桑也是闲得发慌了,让她安安静静坐下来,当个古代女子,整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学刺绣和《女则》什么的,那是万万不能的。

她伸出一根手指,把桌上的竹管推倒,站起身来,想去看看顾北槐。

“三小姐。”郑管家正好走了进来,朝顾南桑行了礼,笑容满面道:“有您的信。”

顾南桑接过来,一看封面,是安平城的。

“多谢你。”顾南桑笑了笑,拆开了信。

是牧遥寄过来的。

安平城的温鼎店生意火爆,但顾南桑一开始设立的关东煮也不差,只是如今出现了分流的局面,食客们还总是把两家用来对比,弄得孟家的掌柜和牧遥都颇为无奈。

今日来信,说的又是这件事情。

顾南桑其实早就有想法,前些日子也接着孟看松有空的时候,跟他谈了谈。

最后决定,把安平城的温鼎店和关东煮合并了,两样东西都还是保存,只是同一个店面,根据客人点的菜来上。

正好牧遥又写了信来,顾南桑便回了他,写了好大几篇信纸,说了很多细节。

这个时候就知道了,古代的交通不便是多么不便,信件到达的时限很长。倒是有人训练了信鸽,但是那个成本太高昂,顾南桑自己又没有条件培育,想想还是算了,左右没有什么太着急的事情。

等回了信,再去看顾北槐,却见他背脊笔直,目光从容地坐在书桌前,不时翻动书页,偶尔喝一口茶水。

不疾不徐,自有一番气度。

这样的顾北槐,连顾南桑看了都觉得移不开眼,真正是骨子里透出的俊秀温文,年纪尚小,已然风华出众了。

她轻轻关上门,走了出去。

顾北槐能有这样的状态,根本无需她多话,顾南桑相信,他一定可以发挥得很好的。

时日辗转,很快就到了乡试的日子。

古代科举的考场十分严格,对试前、试后、场内、场外,皆严立禁令,考生进场时还会被搜身盘查,连鞋袜都只允许穿单层的,就是为了防止夹带。对于砚台和笔墨更是有另一套盘查的方式,连带的点心都会被搜查。

若是出现舞弊的现象,还会实行连坐问罪的方式,若是情节严重,连监考官员都可能被问斩。

也因此,科举考试,在众多学子眼中神圣无比,无数人想攀登上高峰,考过一重又一重,为的就是得到皇帝的青睐,光宗耀祖,踏上官途。

顾北槐不同,他一开始的初衷,就是因为许氏的期望,让他念书,他就念。顾从之对孩子们的启蒙做得很好,顾北槐对于念书没有反感,反而获益匪浅。

加之顾南桑一向对他放松,多是放羊式的管理,因而他根本没有什么压力。

乡试分三场进行,以初九、十二、十五日为正场,考生于每场正场前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

顾南桑只知道这个时空和自己前世不一样,有些历史上的名人是从未出现的,但也有和上个时空重合出现的。有些诗人的经历不一样,有些词人的出生年代不一样,但奇异的是,只要他们出现,他们的作品却都保留了下来。

不知道是平行时空还是两个空间有交叉,顾南桑当时知道的时候,整个人头都大了,颠覆了以往的认知。

好在她不需要科举,也不用记得那些名人的所有事迹,只粗略知道一些诗句,能写能理解,就可以了。

实在不行,还可以问系统。

这鸡肋系统,也就当个百科书用用了,偶尔还不管用。

今日是十五,中秋节,也是顾北槐最后一场考完,顾南桑在采莲居里亲手做了一大桌吃的,静候顾北槐归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