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前往幽州(2/2)
酒杯相碰,顾北槐高兴,小脸通红,许氏也动容,一杯酒下肚,已经红了眼眶。
她摸着顾北槐的头,柔声道:“吾儿北槐,不负你父亲的教诲。”
顾北槐懂事道:“娘,您莫哭,孩儿会争气的。日后也如父亲一般,考中举人,叫您当举人的高堂。”
许氏笑了,她用手帕按了按眼角的泪珠,轻叹一声,道:“娘不求你名扬天下,为官一方,只愿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你若能干自然是好,若不能考中,平平凡凡也很不错。”
顾北槐虽不知许氏为何有此感慨,但还是糯糯道:“是,孩儿明白。”
一家人其乐融融,初春的夜里,吹满怡人的花香。
时光如梭,转眼又是四月,已是府试的日子,顾北槐循例参加,连考三场,再次夺得头筹,官府通报顾北槐成为府案首的人又一次出动,这下整个安平城的学子都知道了。
西街卖关东煮的商户,有个小儿子,是县案首、府案首的获得者,这下生意愈发火爆,每日客似云来,还有人上门来求顾北槐的字帖,说要沾沾好运气,也是让顾家人哭笑不得。
顾北槐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天赋异禀,接连进行两场大考也不觉得难熬,虽然受到众人夸奖的时候会腼腆脸红,但平日该看书还是看书,与往常无异。
这份心境才是难得的,顾南桑对此很是欣慰,但又怕他这样专于书中,反倒对事物的本质有所忽略,因此也没有放下对他进行现代思维的灌输。只是嘱咐他,这些观点,不到关键时候,或者极为信任的人面前,不要吐露,否则徒惹麻烦。
顾北槐知道,三姐总是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但仔细想想,又觉得十分新颖特殊。仔细想想,竟然还觉得心情激**,因而愈发与顾南桑亲近,将她说的话也记在心上。
而孟家得知顾北槐的优秀成绩,也早早派人送了礼品来,孟静松更是以自己的名义送了一套名贵的笔墨,说要回上次元宵节那块松烟墨的礼。
儿子如此优秀,结交的也是一些文人,许氏很是高兴,在决定要搬去幽州之后,她便总是郁郁,如今脸上也笑了好一阵。
此后顾家的生意蒸蒸日上,每日总是忙不过来,又请了厨子和打杂的,还有若干店小二。熟客都劝顾东青,早日多开个店,也不用大家眼巴巴等着,可他都是笑而不语。
而顾家和孟家的关系愈发亲近,顾东青也选了适当的时机,把将来要搬迁的事情以及原委告知了孟看松。孟家对此很是感激,先顾家一步回临风城打点事宜,甚至一力承担顾家的事情,倒让顾东青很是不好意思。
顾南桑虽然有些疑惑,孟家的本家在正阳城,一来就这么久,不回幽州过年不说,连搬迁这边的生意,也是往临风城。不知是特意关照顾家,还是另有隐情。但她也不好多问,平日与孟家两位小姐虽然来往频繁,基本的礼仪她还是知道的。
时光辗转,眨眼已是两年。
安平城内的温鼎店生意红火,但因为短期内无法再考虑当年顾南桑提出的发展,也只能暂时搁置。
顾南桑自知能力有限,无法将周清萧透露的消息告诉给更多人,尽管只是西凉国的探子到来,但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么多百姓受到潜在的威胁,因为她也不知道,日后事态会发展到何种程度。
便秘密写了一封匿名信,托付路边一个乞丐,趁着夜黑风高,放进了府尹衙门内。
这是她能做的最大努力了。
荷花村的地,已经分成两份,交给屠夫何水生和吴翠花家里,而关东煮的店面,顾南桑把它交给了牧遥。由他全权打点,采买食材,顾南桑还把秘方传授给了他。盈利是顾家分三,牧遥分七,房租全免。
但牧遥执意不肯,说顾南桑对他照顾甚多,一开始接触卖烤肉,也是顾南桑指点,最后还是变成五五分。
而由顾家和孟家一起开起来的故梦温鼎店,最终也交托孟家一个老练的掌柜打理,收益分成和之前不便。
顾家人趁着春末阳光明媚,打点好行李,选好日子,准备三日出发。
而顾北槐今日院试,更是传来了好消息,入围录取,可以前往州学念书。
只是这次参考的人多,加之大有年纪大的人,顾北槐到底年纪尚幼,比不得一些寒窗苦读多年之人。虽然不是第一名,但他已经是一名货真价实的秀才!
顾家大喜,摆了好几桌,宴请邻居还有荷花村的人,再一次成为西街令人眼热的存在。
听闻此消息,孟静松更是亲自上门祝贺,还说自己在临风城有熟悉的同窗,会安排人打点好州学之事,到时候顾北槐只需准备好入学便是。
许氏很是高兴,往复道谢好几次,最后送了好些顾南桑酿的果酒和小点心。孟静松倒很是喜欢这个,笑着收下了。
至此,顾家在安平城的所有事宜都已打点妥当。
终于,在一个春光明媚,花香阵阵的晨日,告别乡邻,坐上车马,一家人踏上了前往幽州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