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重生50,傻柱他爹 > 第9章 备年货

第9章 备年货(2/2)

目录

“贾家还真把缝纫机给搬回来了。”

“瞧这铁家伙长得倒挺精神。”

“往后缝补衣裳可省劲了。”

“我家要有这物件,不出一年准能把本钱赚回来。”

“净吹牛!”

“贾家嫂子买这,还不是为着东旭娶媳妇?”

“有了缝纫机,东旭说亲可容易多了。”

“那可不假~“

几个婶子你一句我一句,热闹得跟赶集似的。

贾张氏脸上泛着红光,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这会儿倒像个得胜的将军。贾东旭也跟着乐呵,眼里亮晶晶的——家里添了这物件,于他自然是好事。

连易中海都挂着笑模样,前些日子何保国买自行车请客,今儿贾家添缝纫机,大院里可算有了新鲜事。

不用多久,这消息准得飘到街道办王主任耳朵里。年底评先进大院,南锣鼓巷95号院怕是要露脸了。

可贾家买了大件没表个心意,倒让院里些人心里犯嘀咕。

何保国买自行车还摆了桌呢。

贾家这户人家可比不得何家殷实,可就算每家送个玉米面窝头表表心意,也算过得去不是?偏生这母子俩跟铁公鸡似的,一毛不拔。

三大爷瞅着这架势,直摇头:“真叫开了眼了。”

贾张氏这下可来了精神头,当天就踩着缝纫机补起了衣裳。要说这铁家伙确实方便,嗒嗒嗒几声,补丁就齐齐整整。

她针线活虽算不得顶好,可架不住时间多。要是多接些零活,一年回本倒不是空话。

“妈,明儿你去街道办问问,看有没有缝补的活计。”贾东旭凑过来。

“成!“贾张氏一口应下。

既买了这物件,哪能当摆设?

对门何保国倚着门框,嘴角往下撇了撇。

中院藤椅上,聋老太太眯着眼——从一大妈嘴里,她早听说易中海借给贾家一百块。这会儿心里,怕是又盘算开了。

贾家若能好好使唤这缝纫机,月月进账指定少不了。

可明眼人都知道,贾张氏那懒骨头,缝纫机搁她手里怕是要长蘑菇。

贾家门口又聚了堆人,眼睛全往屋里瞟——缝纫机正摆堂屋呢。

甭管是一大妈、二大妈还是三大妈,眼里都泛着光,谁不盼着自家也有台这玩意儿?

这年月,缝纫机在女人心里,差不多就是顶天的念想了。

贾东旭有了这物件,说亲时腰杆都能挺直三分。

“该备年货了。”何保国心里盘算着。

虽说离过年还有俩月,可现在不张罗,等大家都挤着买,鸡鸭鱼肉怕是要抢破头。

天刚蒙蒙亮,何保国就蹬着自行车奔菜场去了。

菜场入口支着块木牌子,粉笔字写得密密麻麻,全是今日菜价——瞅一眼就知道今儿有啥菜,啥价钱。

紧俏货前头早排起长龙,老远就听见人声鼎沸。

猪肉摊那边最热闹,凑过去一听,原是个大妈买半斤肉,嫌肥膘太少,当场就翻了脸。

这年月,老百姓平日里哪舍得买猪肉?也就年节或家里来客时,才肯掏钱买上几斤。肥肉可比瘦肉金贵,炼出的猪油能存半年,缺油水的日子全指着它。

何保国都记不清这是第几回见猪肉摊闹腾了,为多一块肥膘吵得面红耳赤,甚至动拳头都不稀奇。

“老何,这三只公鸡、两只鸭子,你瞅瞅!”卖鸡鸭的蔡老八咧着嘴,手指头往身后鸡笼、鸭笼一指。

这老汉五十来岁,农村的,常把自家养的鸡鸭往城里倒腾。如今公社还没影儿,农村管得松,家家户户都养些鸡鸭。

何保国跟蔡老八算是老交情了,原身在世时就常打交道。去年蔡老八还在路边摆摊,今年倒混进菜场里,越做越像样。

前儿何保国就托他留几只品相好的鸡鸭,这会儿笼里的公鸡精神,鸭子也肥嘟嘟的。

何保国蹲下来瞅了瞅,满意地点点头——母鸡倒没见着,不奇怪。农村里母鸡是“金屁股“,能下蛋换钱,供孩子上学、贴补家用,谁家不是当宝贝养着?除非急等钱用,否则没人舍得卖。要是轻易买到母鸡,八成是不下蛋的病鸡。

原身的记忆里这点门道清楚得很,何保国心里跟明镜似的。

三只鸡、两只鸭,正常价得七块上下,蔡老八倒只收五块。何保国暗自咂摸,原身这人脉是真管用,备年货找熟人,不光好买,价格还实在。

要不是穿成何大清,他哪知道这老小子在四九城这么吃得开?

原身也是糊涂,放着儿女不要,跟那白寡妇跑路。

何保国原先还当是成分问题——傻柱总说自家三代雇农,可他小时候满街卖包子,何大清又会谭家菜,这成分划分咋看都矛盾。

后来果不其然。。。

总之,傻柱他爹教他谭家菜,他满街卖包子,都是明面上的事儿。

如今,只要何大清不跑路,不被仔细调查,那他的说法是小时候是雇农,他爹、他爷爷都是雇农出身,没毛病。

傻柱可就不一样了。

至于何大清学谭家菜——小时候是雇农,长大后学手艺,出师了在酒楼混饭吃,或者做些包子让傻柱去卖,这有啥复杂的?

买完鸡鸭,何保国又在菜场里转悠,能多囤点就多囤点——这年月,手里有粮心里才不慌。

买的东西装了一筐又一筐,瞅着四周没人,他手一挥,全收进随身空间里了。

活蹦乱跳的鸡鸭往空间里一塞,再拿出来时早没了气儿。

腌了几条咸鱼,晾上几串风干肉,又熏了块腊肉,花生瓜子、红糖之类的零嘴也备了些。

今年南锣鼓巷里,何保国算是头一个张罗年货的。

可年货大半存在空间里,只往外拿了一小部分——多了怕招人眼红。

大院里瞧见何保国忙活,各家都有些意外。

“老何都开始备年货了?这也太早了吧!”

“下个月再买也不迟啊!”

下个月买,价格也涨不到哪儿去。

各人有各人的盘算,何保国可不在乎别人咋看——他想早备就早备,谁也管不着。

老太太辈分虽高,可在何保国跟前从不摆架子,见着他早备年货,也没多嘴。

她本就用不着自己张罗,年年都是和易中海两口子一块过年。

易中海两口子关起门商量了半晌,末了易中海来找何保国,说今年想三家一块过年——他、一大妈,再捎上老太太,凑一桌也热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