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自带AI,我教崇祯做昏君 > 第79章 一日千里办实业

第79章 一日千里办实业(1/2)

目录

陈子履来自21世纪,对矿业所蕴含的能量,比所有人都清楚。

白银比铜、铁矜贵十倍,比黄金富集十倍,开采冶炼的利润,是诸矿业中最丰厚的。

在缺银严重的大明朝,没有比开办银场更好的行当了。

而平天山的富矿储量,又是如此惊人,体量足以撑起一个县,甚至一个府。

要知道,整个浔州府在册一万多户,每年的赋税收入加一起,才三万两出头。

再怎么折腾,也就那回事了。

银场则仅需数百人,就能挖出等量的白银。每多增一倍人手,多买一船煤炭,多开一个洞窟,便多一份产出。

比起费劲巴拉地盘剥农户,敲骨吸髓也敲不出几文钱,划算太多了。

所以,陈子履把追比钱粮放在一边,将心思全放在银场上。利用AI的协助居中调度,将大小事务,安排得有条不紊。

林杰、韦金彪把他当成神人来崇拜,干活不遗余力。

郑琛、潘勇、赵二、甘氏兄弟等吏员,亦兢兢业业,不敢偷懒。

再加上雄厚坚实的本金,充足廉价的人力,什么事情都办得飞快。

进山道路从荒野变小径,从小径变山道,从山道变马路;

从三十人变五十人,从五十人变成一百人,再从一个矿队变成两个,两个变四个。

燃料从枯枝烂叶变成柴火,从柴火变木炭,再变成邻县的合山煤炭。

平天山银场的变化,是一日千里。

到了十一月末,原本鲜人问津的平天山幽谷,变成日炼银五十两的中型银场。

而且产量每天都在提升,好像没有尽头似的。

府衙三番两次来人巡视,最后一次,竟来了一位推官,宰了陈子履好大一笔银子。

府台在书信里的称呼,越来越客气,恨不得与陈子履平辈论交。之前的种种嫌隙,好像一夜之间消失了。

陈子履知道稳定胜于一切,该打点的打点,该塞钱的塞钱。

抽屉里的实征册,压了又压,快把户房逼疯了。

知县不核准实征册,户房拿什么催缴赋税呢?

朝廷没有答应蠲免钱粮,布政司也没有松口的意思,县衙不追比催缴,就是懒政,不合适呀。

于是新任司吏早请安,晚请示,明里暗里的催。

陈子履就是不急,一直压到银场稳定出银,才捣鼓出一个实征副册。

让户房上呈布政司时交正册,却按副册催征科赋。

被淹过的里甲,田赋辽饷减一半;

颗粒无收的村庄,通通全免;

又嘱咐户房,只要乡民上缴额定的一半,就不能再打板子。

超过七成,不再发催票。超过八成,直接勾销。

户房直接傻眼,这样大刀阔斧地减免,又定下这样宽松的规矩,还能收上几个钱?秋粮能收上三千两,就烧高香了。

不过知县打包票,不欠布政司一分钱,户房也只好遵命办事,乐得清闲。

就这样,不少百姓过得比灾前都轻松,即便晚稻歉收得厉害,却没有一丝民变的迹象。

唯有广东米商叫苦连天。

因为县衙催征不严厉,便没多少农户愿意卖粮,歇家一直收不足量。

而高家的雇农,又被官府接管了,万石田租全部运到了常平仓,暂由县衙调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