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法外狂徒陈子履(1/2)
又过一日。
也不知是黄中色大发慈悲,还是使了银子,吴有财等人终于得到开释。
路过牢房的时候,两个粤商看到陈子履,指桑骂槐,狠狠地嘲讽了一番。
吴有财止住脚步,欲言又止,到底没说一句安慰的话。
摇了摇头,自顾自走了。
陈子履知道,这就是外面粤商对自己的看法——恨之入骨!
因为权势再高,再狂妄之人,一旦出门在外,都会顾及同乡情谊。
陈子履身为南海县举人,在异乡当官,竟专卡广州同乡的脖子,很难让人没有看法。
公事公办就算了,大家无话可说,帮理不帮亲嘛。
结果上头来一查,原来是以公肥私,这不是胳膊肘专往外拐吗?
恐怕过不了一个月,骂名便会传遍整个广州,不知多少人,会在背后戳脊梁骨,到陈府门口扔臭鸡蛋。
贾辉趴在草堆上,看到这个情形,不禁又是一声哀嚎。
要知道,广州乃千年名都,商贸、海贸之兴盛,冠绝全国。
哪怕陈子履丢官去职,回到家乡亦不会太落魄,比方说开个丝织作坊,开个瓷器作坊之类,很好赚的。
只要功名还在,商客便乐意结交,甚至上赶子赠送干股。
只为遇到麻烦时,和官面上的人,说得上话。
如今陈子履把名声搞得那么臭,所有人避之不及,哪里还有油水可捞。
再者,不少富可敌国的大豪商,在府衙、藩臬二司,都说得上话。
回去一宣扬,同乡保举起复的希望,也没有了。
如若没有水患,那可真一败涂地,亏大发了。
贾辉不禁暗想,是不是该攒点钱去京城,改与陈子壮攀攀亲戚。
转念一想,“同族小舅子”算什么鬼亲戚,人家招呼你吃盏茶,就很给面子了,哪会卖力帮衬。
他越想越来气,连连哀叹流年不利。
陈子履听得心烦意燥,又不好意思呵斥尊长,于是招来牢头老张,打听外面的情形。
老张倒很客气,透露了不少消息。
原来自从放开禁贩令,街面米价不断飙升,一个时辰一个价。
城里百姓恐慌不已,纷纷掏空积蓄,抢着买米。现下,各大粮铺人头汹涌,铺门都快被挤塌了。
老张叹道:“还是堂尊英明。今儿早上,连碎米都13文一斤了,吓得小人婆娘把陪嫁簪子当了,多买了一百斤。唉,再这么涨下去,连饭都吃不起喽。”
孙二弟听得瞠目咋舌。
13文一斤,即每石1两5钱,乖乖,这是天价呀!
牢头月奉也就一两出头,却要养活一大家子,100来斤米够吃几天?
顿顿喝粥,勉强度日罢了。
这还是牢头,换了普通狱卒,恐怕连粥都喝不饱。
至于外面的杂工、伙计、学徒、普通卫所兵,就更是不知该怎么活了。
陈子履却毫不出奇。
广州比浔州富裕得多,普通百姓可以拿出更多银钱,可以承受更高的粮价,比如说二两半。
所以粮商不等到每石一两八钱、二两,是不会停手的。
陈子履对此早有预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