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进修(1/2)
“观察员”赵德柱的落网,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彻底堵死了“园丁”组织试图窥探和渗透广元镇的最后一缕缝隙。
山鹰领导的专案组顺藤摸瓜,在省农科所内部又清查出两名与赵德柱有牵连、但层级较低的外围人员,进一步净化了环境。上级通报的情况显示,近期全省范围内与“先生”组织残余相关的活动迹象已近乎绝迹。
广元镇,这片曾经暗流汹涌的土地,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真正意义上的平静。
林军的大部分时间都扑在了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上,日子忙碌而充实。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内心深处某个角落,那根紧绷的弦从未真正松弛。
多年的斗争生涯,尤其是与“园丁”王新利这等高手过招的经历,让他养成了一种近乎本能的警惕。
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翻阅过往的卷宗,推敲那些未解的细节,或者站在公社二楼的窗口,凝望着夜色中沉睡的镇子,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又仿佛在预防着什么。
他知道,“园丁”本人依旧在逃,只要这个阴影一日不除,广元镇的安宁就仿佛建立在流沙之上。
这种平静,更像是一种暴风雨后短暂的喘息。
这天下午,林军正在办公室和李福、几个生产队长商讨秋收劳力的调配方案,通讯员送来一份县委组织部的文件。
文件内容是通知林军,根据上级关于加强基层干部培养的指示,县委决定选派一批表现突出的公社主要干部,参加即将在县城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农村工作理论与实践”进修班。广元镇公社镇长林军同志,名列其中。
“这是好事啊!林镇长!”李福接过文件看了看,高兴地说,“去省里学习,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咱们镇上的工作你放心,有我们呢!”
其他几个队长也纷纷附和。能去县城学习,在当时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荣誉和机会。
林军看着通知,心里却泛起一丝微澜。去县城?
离开广元镇一个月?在这个看似一切尘埃落定,实则暗潜余波的时候?
他下意识地感到一种不安。这会不会是某种调虎离山之计?
虽然这个想法有些过于敏感,但多年的经验让他无法不考虑到这种可能性。
他仔细查看了进修班的安排:地点在县城学校,全封闭管理,学员来自全省各地,课程排得很满。看起来一切正常,合乎程序。
“谢谢组织信任。”林军压下心中的疑虑,对李福他们说,“我去学习期间,公社的全面工作就拜托李书记你了。生产上的事,各位队长多费心。民兵连的训练和日常警戒,由铁柱负责,绝不能有丝毫松懈!”他特别强调了最后一句。
李福和铁柱等人重重点头,表示一定守好家。
散会后,林军独自留在办公室,拿起电话,接通了山鹰的专线。他将进修班的事情和自己的隐约担忧做了汇报。
电话那头,山鹰沉默了片刻,说道:“林军同志,你的警惕性很高,这很好。这个进修班,县委组织部之前和我们通过气,是正常的干部轮训计划,背景经过审查,应该没有问题。而且,‘园丁’组织刚遭受重创,其残余势力短期内难以组织有效行动。你安心去学习,这也是提高自身的好机会。广元镇这边,我们会通过李福和铁柱保持联系,暗中也会有所安排,你放心。”
听到山鹰肯定的答复,林军心下稍安。
也许真是自己多虑了,应该相信组织,也要学会在胜利后调整心态。
几天后,林军简单收拾了行李,在社员们欢送的目光中,坐上了前往县城的班车。
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广元镇,心中既有对未知学习的期待,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牵挂。
县城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学校的环境庄严肃穆,课程内容丰富,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员交流热烈。
林军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新的理论和政策,结合广元镇的实践思考,收获很大。
他强迫自己暂时放下对广元镇的牵挂,全身心投入学习。
然而,在学习的间隙,尤其是在夜深人静时,他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广元镇,想起那里的山山水水,想起并肩作战的战友,想起仍未落网的“园丁”。
这种思念和担忧,如同背景音,始终萦绕在他心头。
进修进行到第二周的一个下午,课程安排是小组讨论。
林军所在的小组里,有一位来自邻地区某县的公社书记,姓王,年纪比林军稍长,为人颇为健谈。
讨论休息时,王书记凑过来递给林军一支烟,闲聊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