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重生1965,我靠打猎发家致富 > 第450章 还是让他跑了!

第450章 还是让他跑了!(2/2)

目录

园丁如同人间蒸发,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第二天清晨,疲惫不堪的林军回到公社。

虽然端掉了园丁最后的巢穴,但主犯逃脱,让这场胜利显得并不完美。

胡玉来看他,见他情绪低落,安慰道:“林大哥,别灰心。园丁虽然跑了,但他的组织被彻底摧毁了,再也翻不起大浪了。广元镇安全了,这就是最大的胜利。”

林军点点头,叹了口气:“我知道。只是……没能亲手抓住他,总觉得……是个遗憾。”

这时,公社通讯员送来了一封信,说是清晨打扫槐树巷七号时,在暗道入口处发现的,信封上写着“林军镇长亲启”。

林军疑惑地拆开信。信纸是那种发黄的毛边纸,上面用毛笔写着一手漂亮的行楷:

“林镇长台鉴:此番较量,阁下与贵同仁之勇毅、机敏,令人印象深刻,亦让老夫重温昔日游戏之趣。然世事如棋,非必尽揽于枰内。广元山之弈,暂告一段落。青山处处,自有佳处落子。勿念。知名不具。”

信的落款处,盖着一个殷红的印章,印章的篆文正是两个字——“新利”!

是园丁王新利的信!

他竟然狂妄到留下书信!

林军看着这封信,心中的挫败感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取代。

这是一个可怕的对手,聪明、骄傲、甚至带着一种扭曲的优雅。

他承认了失败,却也宣告了游戏并未结束。

他将信交给山鹰。

山鹰看后,沉默良久,缓缓道:“他是个真正的职业特务,也是时代的悲剧。但他信里有一句说对了广元山的这盘棋,我们赢了。至于他……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总有一天,他会为他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广元镇恢复了真正的平静。

1966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些。

广元山上的积雪还未完全消融,山脚下的广元镇已是人勤春早。

公社大院墙上,新刷的标语鲜红醒目:“抓革命,促生产!”“备战备荒为人民!”

林军站在公社门口,望着远处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干劲,却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过去的一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

捣毁园丁组织,肃清内部潜伏特务,广元镇如同经历了一场彻底的大扫除,风气为之一新。

在林军的带领下,全镇上下齐心,不仅圆满完成了春耕秋收,还利用冬闲大修水利,新建了两座小型水库,民兵训练也搞得有声有色,被评为县里的先进公社。

林军本人,也因其突出表现,被选为县人大代表。

表面上看,广元镇已是河清海晏,一片祥和。

但林军心里清楚,斗争远未结束。

那个如幽灵般逃脱的园丁,虽然其组织土崩瓦解,但他本人依然逍遥法外,像一根刺,深深扎在林军和山鹰这些知情者的心头。

上级通报的情况显示,周边地区乃至省城,偶尔还会发现一些与先生组织残余势力相关的蛛丝马迹,只是活动更加隐蔽,手段也更加高明。

山鹰的专案组并未撤销,而是转入了更长期、更隐蔽的深度调查。

这天上午,林军正在主持各生产队队长会议,布置今年的春耕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任务。

会议室里热气腾腾,大家讨论得很热烈。

“林镇长,”

红旗生产队的队长王大锤嗓门洪亮,“咱们今年除了种好粮食,是不是还能想想别的门路,增加点集体收入?我看后山那片坡地,土质不错,能不能试着种点果树?或者搞点药材?”

这个提议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

日子渐渐好起来,大家的心思也活络了,都想让集体家底更厚实些。

林军点点头:“王大锤这个想法很好!咱们不能光守着几亩水田旱地,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这事可以研究,请县里的农技员来看看,适合种什么,怎么种。”

正说着,公社通讯员小跑进来,递给林军一封信:“林镇长,县农业局刚送来的急件。”

林军拆开信一看,是县农业局转发的一份省农科院的通知。

通知说,为支援山区农业发展,省农科院决定选派一批优良经济作物种苗,优先供应像广元这样有基础的公社进行试点推广,其中包括一种新培育的、适合山地种植的高产油茶苗,以及一些速生药材种子。

要求各公社上报需求计划,并选派一名懂技术、责任心强的干部,参加即将在省城举办的短期技术培训班。

“好事啊!”

林军眼前一亮,把通知内容给大家念了一遍,“这可是省里对我们山区公社的照顾!高产油茶,要是种好了,以后咱们吃油就不用全指望国家供应了!药材更是值钱的东西!”

与会干部们都很兴奋,纷纷议论起来。

“林镇长,这技术员派谁去合适?”

李福问道。

林军沉吟了一下。

这是个好机会,但派出去的人选必须可靠,不仅要懂技术,更要政治过硬。

他脑海里闪过几个名字,最后说:“我看,让大元去吧。他年轻,有文化,在农场干过,对种植有点基础,人也踏实可靠。大家觉得怎么样?”

大家都表示同意。

王大元是民兵连的骨干,根正苗红,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