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秦朝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不是暴政!看到真相,祖龙震惊了(1/2)
一回复:秦律也高度重视保护百姓的消费者权益,明确规定所有物品必须明码标价,确保交易公平公正。
一回复:春二月禁止捕鸟、砍树和捕鱼,秦律还对农田水利和山林保护有具体法条规定。天弯光幕上,古香古色的竹简背景浮现。
云梦秦简中的文字被摘录,一行行列出来,还带有注释。看到这案简中的内容,以及弹幕评论。
历朝历代的古人顿时大惊失色。
这与他们认知当中的“大秦律法”不一样啊!
跟脑海当中那个残暴治国的“秦始皇”,完全对不上号。“难道,我们真的全都错了吗?”
这一刻,无数古人都感觉到了自己的思想,似乎被统治者支配了。
【抛开争议,就姑且认为秦朝是实行了“暴政”吧。】
【但,“暴政”就一定会让王朝灭亡吗?】【只怕也不一定:】
【比如在华夏,清朝入关后,在江南一带,“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可以说极为残暴,毫无人性,是畜生行为,但却并没有覆灭清朝的统治。】
【再看国外,阿拉伯人征服波斯、莫卧儿人征服印度,在初期,统治者都极为残暴,但政权都比较稳定。】
【反而是到后期,采取怀柔政策时,更容易引起当地人的反抗,出现王朝危机。】
【可见,古代王朝的暴政,不见得一定会导致王朝马上颠覆,有时还起到了威慑稳固的作用。】
【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讲,暴政是古代王朝的护身符。】
历代大闻此言论,皆愤然起立,齐声驳斥道:
“胡说八道!此等歪理邪说,实乃荒谬可笑至极!”“妖言惑众,妄图颠覆我儒家千年之正道!”
在历代大儒们看来,儒家讲求仁爱之道,仁政乃治国之根本。
昔者尧舜禹汤,皆以仁德治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王朝长盛不衰。暴政之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乃是自取灭亡!
【那么,秦朝快速灭亡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UP主个人的观点是:不是什么简单的暴政,而是步子太大,扯着蛋了。】【正经来说,就是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0....】
【是秦朝的大一统集权制度,超越了哪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引起了六国旧贵族和既得利益集团的群起反抗,最终才导致了亡国。】
历朝历代的政治精英们,此刻皆是眉头紧蹙。难道大秦的经济,根本没办法支撑他们的制度?
便如同后世的联合国五常,若是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
一切地位都会烟消云散。
大秦位面。赢政眉头紧锁。
此刻,他忽然想到后世一个词语:小马拉大车。
“在大秦之前,从未有过大一统的国家,这样的一个制度,忽然降临天下,天下各方面,无法支撑?”
基础薄弱,自然无法支撑起高楼。“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
“难道大秦的经济基础,拉不动大秦的大一统中心集权制度?”赢政眼中闪过一丝迷茫。
“可是,分封制是必须废除的,难道还有其他方法?”
【春秋战国之前,铁器还没有普及,人们使用青铜工具,生产力低下。】
【马还没有马镫,出行距离短,推车还不先进,运载能力也很差,船也只是类似独木舟。【如此落后的社会发展水平,导致有效统治范围不大。】
【在有效统治范围之外,只能采用分封。】
【到了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有效统治的范围扩大了很多。】
【为了增强国家实力,兼并战争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
【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秦始皇率领秦国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然后,就是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制度。】
【作为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来说,秦始皇这个决定是伟大的,为华夏奠定了统一的根基。】【但在当时,却是太过超前了。】
......
大汉武帝位面。
刘彻在心中仔细斟酌了片刻后。
倒也觉得后世之人的这一说法,颇有道理。以秦朝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确实难以确保朝廷对地方,进行直接且有力的控制。
再者,大一统的中心集权制度,乃是首次在华夏大地上出现。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难题。
因此,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才会采取大一统中心集权下的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理国家。
不过,话说回来,秦始皇能够顶着重重压力、克服诸多困难,开创大一统中心集权制度的先河。
这一点实在令人钦佩。
【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支撑一个强大的中心集权,有效统治的范围相比以前大了,但是还不足够大。】
【实行中心集权,由中心委派官员统治地方,在原秦国本国范围内,是可以实现的,可以做到有效统治。】
【但秦朝中心朝廷直接派官员到原六国地盘进行统治,剥夺了这些地方原来利益集团的上升空间,再加上灭国的仇恨,这些地方的人,是很难为秦朝所用的。】
【不但不能所用,这些人还会存在反叛之心。】
【所以,秦朝要派出本国的资源,例如军队对当地进行弹压,以维护秦朝的有效统治。】【问题来了,六国的地盘太大了。】
【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秦朝本身的资源不足以掌控全国,只能是勉强应付的状态,根本无法做到完全的有效统治。】
···
大汉高祖位面。
刘邦微微颔首,他认可这个观点。
赢政为了不让大秦出现分封制诸侯坐大,天下纷乱的局面。强行一刀切,将分封制,改为大一统中心集权制。
这从国家统治方面,没错。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没考虑到“天下”各方面的适应程度,操之过急。没有任何缓冲的余地,最终才会导致问题频发。
当年,他建立大汉后,就对此有着深切的感触。
以朝廷掌控的资源,根本无法直接有效地控制全国所有地方。但是刘邦绝对不会将这种话说出来。
只有大秦是“暴秦”,始皇帝是“暴君”。如此,他大汉取代大秦,才具备正统性。。
【为此,秦朝不断征集六国资源,大肆进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减少六国本土的反抗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