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马踏东京后的第一件事!倭国成华夏第35个省?他们配吗?(1/2)
居然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落处天子。
“好大的狗胆!!!”
杨广怒不可遏:“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国,也敢如此贬低我天朝上国,找死!”
倭国不想继续做中原王朝的藩属国。
想取得和中原王朝平等的地位。
“滑天下之大稽!”
杨广此刻有了鸣金收兵之意。
放弃攻打高丽,收缩兵线,发展海军。
先将倭国打下来再说!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很早就知道这倭国变幻无常。
当年,大唐军队将倭国打得落花流水,倭国再也不敢招惹大唐。
反而派遣来了“遣唐使”,学习大唐的先进文化。
当时,倭国使团与大唐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是回头李世民派遣新州刺史高表仁回访倭国时,却发生意外。
回国后的高表仁表示,建交失败。
至于原因非常简单,在递交国书时,倭国人拒绝倭国的国王走下御座。
更拒绝向北而拜。
只接受两国以平等的理解建立外交关系。
但先前觐见时,他们却说想要成为大唐属国。
这很明显就是想要占便宜,不承认两国是父子之国,想要偷梁换柱,提升自己地位。
于是高表仁撕了国书。李世民想起这件事,脸上便露出冷笑。
“一个弹丸之地,给属国名分已算是高抬了,真是痴心妄想!”“看朕今后如何将其变成殖民地!”
……
【第一步:】
【在介入倒幕战争以后,维新军被击败。】
【因此,幕府将军这一职位,自然是被保留了下来。】
【历史上的最后一任幕府将军德川喜,在这个时间线中,没有被推翻。】
【但是相比被推翻,也没有好到哪去。】
【很明显,我们并不需要倭国继续存在幕府将军这一事实上的“极权君主”。】
【因此,在帝国军消灭倒幕军,接管了倭国国防以后,幕府将军也被我们所架空。】【德川喜接受册封,成为倭国国王。】
【倭国此前的数百个藩主,都接受了我们的册封,成为我们统治下的公侯、伯子男等帝国贵族。】
【自此,幕府制度被我们彻底废除。】
【倭国国名,也正式定为“倭国诸邦帝国”。】
【掌握行政权力的大臣们,由帝国皇帝,也就是我们这边直接任命。】【掌握立法权和监察权的倭国国会,采取元老院一院制。】
【元老院席位,由曾经的各藩主,也就是如今的倭国贵族阶层世袭。】......
大明成祖位面。
看到这一套行云流水般的操作。朱棣也不由得大为称赞。
“先通过浑水摸鱼,介入倭国内政,而后再扶持傀儡‘君主’,亲自任命权臣,分封贵族以使天下归心。”
“如此,让倭国的权力体系改天换日。”
“即便这个国王想要掀起什么风浪,那些被任命的大臣,还有那些既得利益者们,都不会答应。”
朱棣感觉这第一步当中的许多细节,当真精彩。杀人何须头点地。
在这个巨大利益场里,大家都得到了好处。
这一刻,朱棣忽然明悟,灭杀一国人的思想,远比杀了他们肉身更恐怖“权力布局,利益运子,此乃无解阳谋之棋局。”
于是他看向旁边的朱高炽,吩咐道:“派遣探子去倭国,寻找合适政变时机!”朱高炽领命:“爹,儿臣这就去。”
而后挪动着胖嘟嘟的身躯赶忙办差去了。
【而原本在倭国地位超然的天煌,则直接被除在了政治体制之外。】
【我们承认天煌是倭国神盗教的领袖,但是不承认天煌是倭国的象征。】
【也就是说,将天煌和倭国解绑,天煌不再代表倭国。】
【倭国,也并不一定需要天煌。】
【这里我想说一句,很多人可能说要废除天煌之类的。】
【或者说给他改个名,改成倭王之类的称呼,其实没什么必要。】
【第一,天煌在倭国传承了上千年,早已经深入人心。】
【贸然废除,势必会引起倭国从上到下的强烈反弹,影响我们在倭国的统治基础。】
【第二,我们更可以将倭国天煌,也变成我们的傀儡。】
【在明治天煌杀害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前任天煌孝明天煌后,我们可以直接将其处死。】
【扶持听话的,并令其与我们这边联姻,让他成为新任天煌。】
【到了这里,天煌也成为我们的傀儡,成为我们统治倭国的工具。】
弹幕飘过:
一政教分离。
一不明白,为何不直接郡县制?
一回复:根深蒂固,不是随便就能拔的,需要徐徐图之。
一回复:先让他远离权力中心,然后再通过手段削弱他的神性,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自动消亡。
一回复:直接让他成为吉祥物就行了。...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目光深邃。
“这是...杀人诛心啊。”
对于这一套“殖民倭国”的攻略。
李世民是越看越心惊。
之前李世民看到过关于倭国的一些典籍。天煌在倭国是所谓的“天神”化身。
对于侵国百姓来说,是一种精神领袖。
而即便是手掌实权的幕府将军,也无法篡夺天皇的神格地位。
更没有实力和外部支持,让其废掉天煌。
“故而,若是龙国想要殖民倭国,罢黜天煌并非一步妙手,是一步本手。”李世民惊诧的同时,也非常佩服这个思路。
可谓因地制宜,实操性极强。
“幕府将军,是倭国的最大权柄。”“天煌,乃是倭国人的精神象征。”
“若是殖民倭国的话,从这两方面下手,确实是摧毁他们的根源。”而下方臣子们,则是山呼:“陛下智慧,冠盖四海!”
大明成祖位面。
朱棣看到这里,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现在,只是控制了倭国的上层,但是他们中下层还有大量的力量,并未团结。”若是到此为止的话。
难道就不怕底层农民的起义吗?似乎是为了回答他这个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