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哪个朝代皇帝质量最高?答案揭晓,赵匡胤和朱元璋破防(2/2)
他也想要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让扶苏也勤加学习。
【老规矩,先叠甲。】
【以下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果各位有不同意见,那就以你的意见为准。】【
【我个人的看法,自秦以后,在所有朝代之中,皇帝平均质量最高的,毫无疑问是:西汉.....】
由于先前天弯光幕的评论当中。已经讲述过西汉和东汉。
因此,此时此刻刘邦、刘彻以及众多西汉王朝位面的皇帝们,脸上皆是挂着喜悦的神色。被后世人认可,也证明了一代王朝的伟大,帝王的功绩!
他们纷纷开怀大笑,认为这个答案非常合理!大汉高祖位面。
刘邦不加掩饰地放肆大笑起来。
“我刘氏血脉才是天下第一帝王血脉!”“还得是我的种好!”
看天弯光幕这么久,他这是第二次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先前那一次,是看到后世自称为“汉人”。
这次又荣获皇帝质量最高的称号。这叫什么,这就叫双喜临门!
造成这些“荣耀”最大的功臣是谁呢?除了他开国之君刘邦,还有谁!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刘邦再次沉喝。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反倒是有些不服气了。
“朕一人,就足以将盛唐皇帝质量拉高九重天!”他完全有这个自信。
他打下来的江山,谁在他之后做皇帝,那就是纯二代。做一个守成之君,都会名垂千古!
而不仅是李世民。
大明王朝的朱元璋与朱棣同样很是不服气。
他们都是一代雄主,对于这样的结果,自然很不满意。荣耀之事若失之交臂,总是让他们恼怒!
【西汉皇帝的平均质量在所有朝代中最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历朝历代有诸多不服气的皇帝们。
此刻皆是正襟危坐。
他们都想要看看,这西汉皇帝们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想要将这份荣耀从他们手上抢走。
必须要有让他们认可的实力才行。
【上限而言,西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都是一脉相承的政治冷血动物,简直天生的搞政治好手。】
【高祖开国、文景修养、武帝拓土,昭宣二帝奋几世之余烈,跨至王朝顶峰。】
【几位各司其职,恰得其分。】
【高皇后、文帝、景帝同时还兼任了体恤百姓的好品行,政治上冷血,民生上却施予恩惠
【此外,西汉从汉高祖一直到汉宣帝,处置地方豪强的手段,基本可以说是华夏封建史的顶峰。】
【客观上也是减缓了贵族阶层对国家利益的腐蚀,直到元帝之后才逐渐式微。】
【最难得的是,在排除开国之君后,连续130多年时间内,还能连续出五位明君:文、景、武、昭、宜,且这五位皇帝平均在位时长超过26年。】
【唯一没啥能力的汉惠帝,也有吕后执政掌权。】
【就无缝衔接的大一统朝代而言,在华夏封建社会时期,这极为了不起。】
大唐高宗位面。
李治此刻忽然想起。
先前弯幕中说过,他儿子李显的外号叫“六位帝皇丸”。而李显是他与武媚娘的第三子。
武媚娘后来也成为了大唐的皇帝!
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
李治望着不远处花园当中赏花作乐的武媚娘,目光阴沉。
“莫非,是因为她的缘故,导致我大唐不能成为皇帝质量最高的朝代!?”
一缕杀气,浮现而出。
不远处嬉笑的武媚娘娇躯陡然一颤!
···
大明成祖位面。
朱棣开始仔细回想,先前穹幕中提及过的大明皇帝。太祖那可是堪比千古一帝的存在。
而朱允炆那只不过是一个过家家的小孩子,被他完全忽略。他本身自认为更没什么毛病。
朱高炽与朱瞻基,似乎也干得不错,两人开创了“仁宣之治”。
而再往后的话···
朱棣眼中怒火中烧。猪骑朕这个王八蛋!朱棣拳头紧攥。
这小畜生,以一己之力打断了大明朝的脊梁骨。真不配为大明朝的皇帝!
将大明朝一个大好的开局直接玩崩了。
而大明宣宗位面。
朱瞻基看向幼年朱祁镇的目光,冷冽了起来。
这狗崽子,休想再染指大明皇位!
【如果说明君上限之高,其他朝代还有一论,那明君数量之多,在位时间之其他朝代就无可比拟。】
【在这里我们和其他几个朝代做一个简单的对比,结果就一目了然。】
【和西汉相比,东汉除了开国之主光武帝之外,就只有明、章帝还算不错,再往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娃娃皇帝和外戚、宣官们玩得不亦乐乎,搞出了党锢之祸不说。】【最后落得黄巾起义这种天崩之局,杀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东汉光武帝位面。
刘秀脸色不太好看。
没想到自他之后,皇帝一代不如一代,连西汉的尾巴都追不上。“宦官干政,外戚干政!”
刘秀迅速在心中想好了对策。宦官干政可以立下祖训、铁律。
外戚干政可以下令让皇帝只娶平民女子为后。
这些制度方面的问题,都不是什么难事,最难的是·..刘秀叹了口气。
“最难的是如何确保,朕之后的皇帝,能够严格遵守?”
那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立下了那么多祖训,到后面不也是全都被违背了。“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
刘秀陷入深思当中。
【再看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就崩坏了。】
【后面的皇帝也许水平并不算差,但是奈何唐玄宗李隆基留下的烂摊子太难收拾。】【外有一堆藩镇不听话,内有宦官屡屡为祸,于是大家局面上都很难看。】
大唐位面。
此时的朝代位面,位于神龙政变,武则天退位。
李显复位,而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唐隆之变”。诛尽韦后与武氏势力,拥立李旦复辟为帝。
而李旦,为了避免斗争,想要将皇位禅让于李隆基。可如今,他看到天穹光幕所言之后,也颇为无奈。
“早不让我看见,晚不让我看见,偏偏这个时候···唉,晚了。”现如今,这皇位只能李隆基坐。
“希望他可以避免这所谓的安史之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