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召唤之帝途霸业 > 第44章 曹操到阳渠,阳渠做防备

第44章 曹操到阳渠,阳渠做防备(1/2)

目录

关墙内外,厮杀声渐渐稀疏,只剩下黄巾士兵的欢呼与官军溃逃的脚步声。

黄巢拔出藤枪,枪尖滴落的鲜血在火光中闪烁,而他望向东方的目光,却带着一丝凝重。

曹操逃走的消息,必须尽快传到项燕耳中。

远处的黑暗里,曹操勒住马缰,回望那片火海,泪水终于忍不住滚落。

他紧紧攥着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黄巢,今日之辱,我曹操必百倍奉还!”

夏侯渊扶着受伤的夏侯惇,沉声道:“主公,虎牢关不远了,我们得尽快把消息带给卢大人。”

曹操深吸一口气,抹去泪水,眼中只剩下冰冷的决绝:“走,去阳渠!”

马蹄声渐远,消失在通往偃师的夜色中,只留下大谷关的火光,在中原大地上烧出一道刺目的伤痕。

曹家猛将曹克让之所以不在大谷关,原是被调往虎牢关前线——

早在黄巾第一次攻打虎牢关时,项羽便在关前叫阵,曹克让率先出关迎战。

他107点的武力虽勇,却终究不敌108点的项羽,眼看就要落败,袁家的袁洪(武力108)及时加入,两人合力才勉强与项羽打成平手。

战后卢植见两人战力强悍,便将他们调入董卓的西凉铁骑,命其偷袭黄巾粮道。

这一招果然奏效,黄巾后勤顿时吃紧,也算尝到了此前汉军被断粮的苦楚。

项燕见状,连忙派项羽率新组建的“霸王骑”拦截,双方在虎牢关外围展开拉锯,官军的顶级战力就此被牵制,官军的防御自然薄弱了几分。

如今大谷关已然失守,黄巾军若要向北直扑洛阳,途中必经缑氏城与洛阳最后的屏障——阳渠。

只是缑氏城仅能起到些许阻滞作用。

因它并非大谷关通往洛阳的必经之地,大军完全可以从其南侧绕道而行,避开正面交锋,所以其阻滞效果十分有限。

一旦绕过缑氏城,前方再无县城可作屏障,如此一来,阳渠南岸便成了最后的防线。

阳渠南岸的后方便是平城门,此门一旦被破,敌军便能长驱直入洛阳城。

阳渠与洛阳外城城墙并行,构成了“城墙-河渠”的双重防御体系。

敌军若从南部(大谷关方向)或东部(偃师方向)来攻,必须先渡过阳渠,方能抵达城墙之下。

而阳渠河道上的桥梁(如城南的平城门桥、城东的宣阳门桥),皆由守军牢牢掌控,可随时拆除或设下埋伏。

正如历史上董卓西迁长安前,曾烧毁阳渠桥梁以阻滞关东联军那般。

汉末的“南军”(禁军)在阳渠南岸设有戍所,配备了弓弩手与少量战船,既能抵御试图渡河的敌军,也可通过水路快速调度兵力,形成机动防御。

此时的虎牢关,正陷入惨烈的攻防战中。

不仅是虎牢关,洛阳其余六关(函谷、伊阙、广成等)也同时遭到猛攻。

这正是范增计谋的一部分,以全线佯攻掩人耳目,防止官军调兵支援大谷关。

虎牢关中军帐内,项燕收到黄巢攻破大谷关的密信,当即拍案而起:“传令下去!正面继续佯装强攻,缠住卢植主力!某亲率两万精锐,奔袭大谷关,威逼洛阳!”

他又对身旁的传令兵道:“速告张角大帅,留一万兵马在此牵制,其余五万主力从大谷关入关,直扑阳渠!

另外,通知各关停止佯攻,戏已演完,不必再浪费兵力!”

顷刻间,数十名传令兵跨上快马,借着夜色向各营奔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