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召唤之帝途霸业 > 第37章 打探黄巾情报

第37章 打探黄巾情报(2/2)

目录

后堂向来是县令与属官议事、待客之地,前堂则用于审理案件、接待百姓报案。

众人走进后堂一间陈设简朴的屋子,分宾主落座。

刘明率先开口:“此次前来,是为追查黄巾逃散的余孽。

长社一战,颍川大半黄巾主力已溃散,依斥候的信息,判断出,他们逃亡的方向应是汝南,而临颍恰在这条必经之路上。

所以想向王县令打听一下,近来可有黄巾余党经过此地?”

王县令听完,略一思索,答道:“此事,本县的县尉柳肃最为清楚。

黄巾作乱以来,一直是他统领县兵巡查防务、探查动向,临颍能保得周全,多赖他之力。”

“那便请柳县尉过来一叙吧。”刘明语气平和,带着几分客气。

“好。”王县令当即唤来一名衙役,吩咐道,“速去寻柳县尉,就说朝廷校尉有要事相询,让他即刻过来。”

“柳县尉此刻大约正在城外巡查,想来片刻就到,校尉稍等片刻。”王县令向刘明解释道。

果然不出一刻,门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身着县尉官服,阔步走了进来。

他脸上带着些许风霜,额角还有薄汗,显然是一路快步赶来,见到屋内众人,立刻拱手行礼:“属下柳肃,见过县令,见过校尉大人。”声音里还带着几分喘息。

刘明看向他,开门见山问道:“王县令说,关于黄巾的动向,你最为清楚?”

柳肃腰杆一挺,朗声应道:“正是。”

“那你可知,有大股黄巾余部路过或在临颍周围出现过吗?”

柳肃直起身,目光锐利如刀,显然对黄巾动向早已烂熟于心:“回校尉大人,近三日来,已有三股黄巾溃兵从临颍城南逃,多则千余人,少则数百,皆是从北方长社方向溃散而来。”

他走到墙边悬挂的简易舆图前,手指点向临颍以南的官道:“第一股是前日午时,约千余黄巾沿临颍至郾县的官道逃窜,携带不少粮草,看样子是小渠帅带队,行进有序。

第二股是昨日清晨,数百残兵从城东绕小道南下,多是伤兵,丢弃了大量兵器,似是被打散的士卒。

第三股就在昨夜,约五百人趁夜穿过城南密林,被我部巡逻兵发现时,正抢夺村民的粮食,交战后溃散,往西华县方向逃去。”

顿了顿,他补充道:“属下已派斥候跟踪,发现这些溃兵虽零散,却都在向汝南郡的召陵县、西华县靠拢,像是在那里汇合,而且……”

柳肃眉头微皱,“昨夜那股黄巾中,有几个头目口音并非颍川本地,倒像是汝南一带的腔调,恐怕是早有联络,打算退回汝南老巢。”

刘明追问:“沿途城邑可有阻拦?”

“郾县、西华两县兵力薄弱,县尉只敢闭城死守,不敢追击。”柳肃语气带着几分无奈,

“属下麾下县兵仅三百,昨日追击时已折损十余人,实在无力深入。”他看向刘明,眼神恳切:“校尉大人若要追剿,需尽快动身,按他们的脚程,最迟明日午后,前两股溃兵便要抵达召陵,一旦汇合,再想围歼就难了。”

刘明指尖轻叩桌面,心中已有计较:看来黄巾残部果然在向汝南集结,柳肃的情报正好印证了之前的判断。

“多谢柳县尉的情报,此事我记下了,有事,可向琢郡涿县寻我,在下琢郡刘明,而且事不宜迟,就不多做停留了”随后刘明等人急速返回营地。

而此时,分散的薛仁贵等人,也是带来了情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