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刘明出击,蒙骜之御(1/2)
随着黄巾军与六国之人的持续扩张,各地郡县接连沦陷,致使朝廷开始的反击终成颓势。
而东汉朝廷再次进行应对措施:一面紧急征兵,一面颁布剿贼檄文,号召天下共讨逆贼。
同年三月,朝廷改元“中平”,汉灵帝任命何进为大将军,令其坐镇洛阳,总揽平叛事宜。
为固守城防,朝廷又调左右羽林五营士兵屯驻都亭,修缮兵器,严密镇守京师。
同时在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京都周边关口设置都尉,增派兵力驻防,构筑起环绕洛阳的防御圈。
诏令传至各州郡后,要求地方官即刻整军备战,训练士兵、清点武器、召集义军,全力抵御叛军攻势。
此时,皇甫嵩向朝廷上书进谏,提出二项关键建议:解除党锢之禁,释放被牵连的士人。
拿出皇宫内库的钱财及西园良马犒赏军士,以提升士气。
与此同时,宦官吕强也向汉灵帝进言:“党锢之祸积怨已久,若这些被禁锢的士人被逼无奈,与黄巾军合谋,届时天下恐无药可救。”
汉灵帝采纳了二人的建议,于壬子日颁布诏令:大赦天下党人,允许被流放的党人及其家属返回原籍。
要求朝中公卿捐献马匹、弓弩等军备,同时下令推举将领子孙及民间熟知兵法韬略之人,前往公车署接受朝廷面试,以备选用。
在部署防御的同时,朝廷派出精兵分路镇压叛乱:卢植率领副将宗员,统领北军五校士兵,奔赴北方战线,专门应对张角率领的黄巾军主力。
皇甫嵩与朱儁各领一军,整合北军五校、三河骑士及新招募的精兵勇士共四万余人,合力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
朱儁又上表举荐下邳人孙坚为佐军司马,令其招募乡里少年,并整合从商旅中募集的淮水、泗水精兵共千余人,赶赴前线与两人会师,并在一同进攻黄巾项燕的人马。
彼时局势已万分危急,若不解除党锢、联合一切可联合的力量,黄巾军的兵锋恐怕早已直指洛阳腹地。
经此一番部署,东汉王朝正式迈入大规模战乱的漩涡,天下动荡的大幕就此拉开。
......
此时,刘明正与邹靖一同率领六千兵马奔赴青州平原郡,距离平原郡也是不足二十里。
而在平原郡前线,黄巾阵营里的六国中赢政麾下的蒙骜,正统领着一万原黄巾军士卒与六国自行培养的部曲,屯兵城下,准备发起进攻。
忽然,蒙骜手下的斥候疾驰来报:“将军,西北方向有大批兵马赶来!”
蒙骜眼神一凝,当即下令:“扩大探查范围,务必查清来者何人、兵力多少!”
这位战国末期的秦国名将,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一生以“善攻伐、拓疆土”闻名。
其核心战绩集中在对韩、赵、魏三国的打击上。
攻韩夺地,为秦国打通东进中原的通道,击赵破魏,持续削弱三晋实力,晚年仍主攻坚城,以威慑东方六国。
他的作战风格素来“稳扎稳打”,尤其擅长攻坚战,当年夺取的成皋、荥阳、酸枣等中原重镇,皆是地势险要、防御坚固之地,其攻坚能力可见一斑。
可如今,一座小小的平原郡城却迟迟未能攻克,这并非蒙骜统帅不济。
最初攻打此城的是黄巾军中的一位渠帅,打了半个月毫无进展,只能求援。
赢政为了掌控青州以北的区域,必须拿下这座城池作为枢纽,这才调来了蒙骜。
蒙骜抵达后,先发动了一轮试探性进攻,却发现城内似有高人指点。
虽平原郡城防算不上完整,甚至存在明显缺陷,但守城者通过游说城内士家和百姓,成功激起了同仇敌忾之心,再加上守军悍不畏死的抵抗,硬是顶住了他连续一周的猛攻。
就在蒙骜终于找到城墙缺口,准备集中兵力一举夺城之际,城外竟突然杀出一支援军。
猝不及防之下,他不得不暂且收兵,先摸清这支援军的底细再说。
刘明率领队伍行至距平原郡城十里处时,斥候匆匆来报:“将军,郡城下屯有一万黄巾兵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