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召唤之帝途霸业 > 第9章 战帝姜臣

第9章 战帝姜臣(2/2)

目录

玄色长袍衬得他面容愈发俊朗,却毫无血色,周身萦绕着一股寒冬般的阴冷气息,仿佛行走在世间的冰雕,自带慑人的威压。

“这位是?”刘明问道。

李义山掀帘,下了马车,抚须而笑,指着将臣对刘明道:“乖徒儿,这是你师兄姜臣。有你师兄在,此行安危便无需多虑了。”

将臣闻言,目光转向刘明,眼中闪过一丝审视,随即化为认可,沉声道:“师父,这便是您新收的小师弟?”

话音未落,那股潜藏的威压便如潮水般散开,似在试探刘明的气度。

刘明却毫无惧色,拱手笑道:“见过师兄。”

少年人的坦然与镇定,让将臣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姜臣”的武道修为,怕是已远超合道巅峰境,难怪敢说“护两人安全”。

李义山,笑着打圆场:“阿臣一路赶来辛苦,快随我们上车歇息,路上再细说。”将臣颔首应下。

一行人的游学队伍,就这样悄然壮大。

他们的第一站,便是洛阳。

李义山说:“要知天下乱源,需先看帝都溃烂之象。”

途中李义山与将臣闲谈,时而提及颍川旧事,时而论及天下大势。

刘明则翻看《黄石三略》,眼角余光却不时扫过窗外——

他知道,随着将臣等人的加入,这场游学早已不止是“增长见闻”,更是乱世布局的开始。

驶离涿郡三十里后,刘明回望那座熟悉的城门,心中默念:“等我归来,定要让这里成为乱世中最坚实的基石。”

马车一路向西,车轮碾过尘土的声响,恰似为这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敲响了前奏。

一行人汇合后,继续向南而行。

路遇乱兵劫掠流民,姜臣纵马而出,冥幽金龙刀便砍翻数人,吓得其余乱兵屁滚尿流。

司州·河南尹·洛阳。

这座承载了十二代汉帝荣光的古都,城墙依旧巍峨如卧龙,朱雀大街上车马络绎不绝,只是那繁华表象下,已透着难以掩饰的颓唐。

街边流民渐多,守城士兵的甲胄蒙着尘土,连宫墙的朱漆都剥落了几分。

谁能想到,曾北征匈奴的大汉,竟已走到这般境地。

刘明一行人下了马车,刚进城门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撼。

纵使王朝摇摇欲坠,洛阳的气派仍非寻常郡县可比。

朱雀大街宽达十丈,两侧商铺鳞次栉比,酒肆的幌子随风招展,却掩不住街角流民的低泣。

“这便是帝都啊……”刘明轻声感叹,既有对往昔荣光的唏嘘,也有对乱世将至的警惕。

李义山望着远处宫城的轮廓,眼神深沉:“越是繁华处,越藏着溃烂的根,先找家客栈落脚,明日再去拜访故人。”

他口中的“故人”,便是蔡邕与卢植。

商议既定,李义山便带着一名随从先行去打探两位故人的近况,刘明则与姜臣

客栈选在城南的“迎客楼”,虽不奢华,却干净整洁。

安顿下来后,刘明坐在窗边,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忽然想起一事:“师兄,你可知蔡邕先生如今境况如何?”

姜臣正擦拭着冥幽金龙刀,闻言头也不抬:“蔡中郎因弹劾宦官,去年刚从朔方流放归来,虽官复原职,却被宦官监视,日子并不舒心。”

他消息灵通,显然早已做过功课。

刘明点头。

历史上蔡邕在光和元年(178年)因弹劾宦官被流放,光和三年(180年)遇赦返回洛阳,如今虽回朝堂,却仍是宦官集团的眼中钉。

“那他的女儿蔡文姬呢?”刘明追问。

姜臣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似没想到小师弟会关心一个女子,却还是如实答道:“蔡小姐今年约摸十二岁,才名已在洛阳传开,据说能诗善画,尤擅音律。”

刘明心中了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