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圣人王阳明,独揽政权刘谨!(2/2)
他一直在做自己喜欢、自己想做的事。
更形象地说,他像个叛逆的孩子——你越是想让他做什么,他偏要反着来。
若是能心平气和地与他沟通,用时间慢慢教导,或许他会磨平棱角,成为像他父亲那般的君主。
可文臣们却用激进的方式逼迫朱厚照妥协。
朱厚照偏不吃这一套,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与文臣们抗争到底!
而,这一切似乎确实起到了作用!
这点来说,不得不承认朱厚照或许比他厉害!
这是朱棣认可的皇帝。
若是让他回去的话,其实也很难改写当时的局面,而朱厚照所用的方法虽然荒唐,但确实有用!
【正德三年八月,刘瑾跪在豹房偏殿的地砖上,双手举着一份奏折,声音恭敬如仪:“陛下,东厂马永成与锦衣卫钱宁相互包庇,近来有文官借故贪腐,竟能瞒天过海。
臣请设‘内行厂’,专司监察东、西厂及锦衣卫,确保陛下耳目清明。”
朱厚照正摆弄着新得的西域宝刀,闻言头也不抬:“你觉得可行便去办。那些文官总说朕用的人不可靠,那就再设个衙门,让他们看看,到底是谁在欺上瞒下。”
他顿了顿,补充道,“规矩由你定,不必事事请示,只要能让文官集团老实,怎么都行。”
这便是内行厂设立的真相。
既非刘瑾擅权,也非特务政治的膨胀,而是朱厚照为打破文官集团对监察体系的渗透,亲自授意设立的“皇家监察署”。
刘瑾严格遵循圣意,将内行厂的权力定得高于一切:
监察范围涵盖文武百官、宦官系统乃至寻常百姓,实为朱厚照掌握天下舆情的工具。
某次顺天府乡试,考官暗中偏袒江南士子,朱厚照得知后,直接命内行厂介入调查,将作弊考官当众枷号示众。
这正是他对文官集团“结党营私”的敲打。
审讯权限无需经过三法司,可直接定罪,实为朱厚照绕开文官掌控的司法体系、快速处置异己的手段。
户部尚书韩文之子在扬州强抢民女,文官集团想以“罚俸”轻判,朱厚照怒而命内行厂将其逮捕,杖责四十后流放辽东,吓得文官集团不敢再徇私。
刘瑾在执掌内行厂期间,所有大案要案的处置结果都会抄录一份密报呈给朱厚照,从未有过半点隐瞒。
他常对亲信说:“厂中之事,陛下无有不知;陛下之令,厂中无有不遵。”
这种绝对服从,正是朱厚照需要的特质。】
【正德三年的冬天,王阳明因上书反对贬谪言官被打入诏狱,此事被后世视为刘瑾擅权的铁证,实则背后另有隐情。
早在王阳明上书前,朱厚照就在豹房对刘瑾说:“刘健、谢迁虽已致仕,但其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处处与朕作对。
王阳明这小子,仗着是刘健门生,竟敢替言官说话,得让他知道厉害。”】
【王阳明在历史之中的评价,甚至还要大于我们之前讲的于谦!】
【传统评价圣人的标准是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纵观历史,能同时达到这三者的人寥寥无几,而王阳明便是历史上公认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