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不负年少,不负大兴(2/2)
大兴符传,宁辰的临时征召令,徐庶,庞统皆有所受。
虽然在淮南一战后,二人被收回了符传,可自身对于战场的功绩,以及经验,都是所有学子无法媲美的存在。
“恭喜。”
庞统,荀缉恭祝道。
一众法学学子亦是作揖祝贺。
诸葛亮在大兴学府可是名人,有诸葛瑾明珠在前,自身对于内政梳理也有莫大的见解。
不少人,都为之仰慕,自然不会嫉妒。
“拜辞诸位。”
诸葛亮作揖一礼,踏步朝公输学学院而去。
时间不长。
大兴符传便响彻学府。
无数学子在谈论诸葛亮受符传一事。
公输学院,汇聚了天下能工巧匠,为人称道。
士农工商,这个时代的工匠地位并不算高,自从大兴学府设立公输学,便让不少人为之奔赴。
“钦仲。”
诸葛亮持符传而来,喊道:“你随我前往吴郡渡口。”
“吴郡?”
李譔眼中满是惊讶,说道:“孔明,难道你也要参与牵星术的研究了吗?”
“牵星术?”
诸葛亮满是茫然道。
李譔是益州梓潼人,曾是司马徽的学生。
尹默更是司马徽邀请的名家大儒,在大兴学府为人师,李譔便随之从益州而来,并在大兴学府公输学深造。
“是啊。”
李譔点了点头,解释道:“今日晌午,尹师让公输学学子前往吴郡渡口研究牵星术,关乎我大兴夷州舰入海航行之事!”
“好吧。”
诸葛亮苦笑道:“我受大兴符传,负责对舰船攻伐利器的督造研发,故而也要前往吴郡渡口。”
“原来如此。”
李譔目光闪烁道:“此次我们牵星术的统筹是扶风马德衡师兄,曲辕犁与水转翻车就是在他带领下新创推广,你可以去找张奋师兄与蒲元师兄!”
“多谢。”
诸葛亮感激一礼。
他对公输学只是了解与喜好。
入学学府之后,一直在内政梳理上深造,并不是很了解公输学子,故而李譔对他的建议,极为有用。
一日之后。
公输学学子大批在城外汇聚。
以马钧为首的牵星术研发学子有上百人。
而诸葛亮统筹的海风回回炮研发学子也有数十人。
这些学子心怀大志,意气风发的登上车舆,在展望未来的同时,朝吴郡渡口出行而去。
为大兴崛起而读书。
大兴的未来在他们手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宁辰对于他们的期盼,从来不止于治理民生,公输学,医学,兵学,亦可发出万丈光芒,成为大兴的中流砥柱。
大兴城。
城楼之上。
司马徽,庞德公等人目送车舆远行。
“司业。”
尹默有些不舍道:“这些学子,年长者不足及冠,年幼者仅十五岁,就这样前往波涛汹涌的海域为大兴发力!”
“是啊。”
司马徽负手而立道。
庞德公沉声道:“此次随行还有专利司的官吏,只要他们新造之物可用,便会被批准著书,永世流传于岁月之中,学府百家争鸣尽显,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大兴学子其谁!”
“不负年少。”
“不负大兴。”
“天下谁人不识君。”
整座城楼,满是大兴学府师长的欣慰之言。
大兴是万万百姓的大兴,亦是万千学子的大兴,他们亦不悔当初的决定,奔赴而来授学天下。
大兴府。
大堂之中。
荀攸提袖磨墨。
张昭,乔蕤等人铺展旌旗
宁辰挥毫落笔,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好词,好字。”
众人眼中满是敬畏与尊崇。
“王虎。”
宁辰收起笔锋,沉声道:“以大兴卫快马追上学子车舆,将这面旌旗送给他们,明年年初之时,我会亲自前往吴郡渡口看望他们!
“喏。”
王虎小心翼翼的接过旌旗。
铁骑出城。
大兴卫旌旗飞扬。
属于寄语旌旗招展在无数百姓与学子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