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宁辰:离间计?我挡!(1/2)
宁辰深吸了口气,说道:“择日,六部拿出章程,我进行批阅修改,以资我大兴百姓学子之新创!”
“喏。”
众人再度应道。
“暂时如此。”
宁辰沉声道:“子扬先留一下。”
“喏。”
众人躬身退出大堂。
“主公。”
刘晔则是好奇道:“可是对徐州来使接纳问题?”
“不是。”
宁辰摇了摇头,从桌案上抽出一张纸,淡笑道:“你可还记得礼部职责中,有大兴辑报一事?”
刘晔颔首道:“却有此事,不过一直未曾明白辑报为何物。”
“大兴显学。”
宁辰将纸张递上,沉声道:“其实显学,就是多种辑报合一的表现,主要负责我大兴善政,与民生详解,贩卖于百姓之间!”
“懂了。”
刘晔翻看着辑报纸张。
大兴辑报。
是宁辰早有的设想。
纵观诸夏历史,第一份官方辑报出产与大唐时代。
而他不过是将这个时代提前了几百年而已,并且作为大兴善政对外的宣传,打消各州郡百姓对大兴的抗拒。
“主公。”
刘晔翻看道:“这辑报,描述了淮南收复的影响,并且书写了抚恤善政的见地,还有不少奇人异事,而且言语极为直白啊!”
“不错。”
宁辰淡笑道:“大兴显学说的不过是一年前的江东,而日后大兴辑报,将会一月一贩卖,籍此彰显我们治下的民生,有些善政百姓也无法理解,故而以辑报为百姓解读。”
“咕咚。
刘晔吞咽着唾沫,震撼道:“辑报为喉舌,可握百姓为剑!”
“嗯?”
宁辰眼中满是惊讶。
没想到,刘晔竟然能有如此见地。
“主公。”
刘晔捏着辑报,骇然道:“朝廷以官吏士族为媒介去沟通百姓,士族便以学识愚弄百姓,他们代民之口与朝廷争权,我们反向为之,便是握百姓为剑,横扫天下啊!”
“不错。”
宁辰欣慰无比。
看来,并不能小觑天下人。
刘晔,荀攸这些人不过是被时代所拘束,不然成就会更加伟大。
“主公。
“辑报售价几何?”
刘晔浑身颤抖的翻看着辑报。
“三钱。”
宁辰淡笑道:“一月一辑报,只需售卖三钱足以,编撰印刷发售,礼部与大兴司业商定,而后呈入府中审阅,此次就先以此版印刷贩卖吧!”
“喏。”
刘晔躬身作揖道。
“子扬。”
宁辰告诫道:“大兴辑报,是我大兴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若是被不轨之人所掌,曲解善政真意,将会引发弥天大祸!”
“主公放心。”
刘晔郑重一礼。
大兴辑报,大兴府对民之喉舌。
如此利民之重器,绝对不下于兵权,故而要谨慎而为。
刘晔离开。
开始操弄大峙辑报的印刷等事。
自从宁辰拿出新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转轮排字法,大兴境内的书籍可谓是泛滥成灾。
曾经无数寒门学子的美梦,在此地实现了。
“主公。”
王岳匆匆入府。
宁辰眉头紧皱道:“何地出事了。”
“淮南。”
王岳低头忐忑道:“淮南令使徐光奏禀,近日两郡都督鲁子敬与汝南有书信来往!”
“咕咚。”
宁辰抿了口茶水。
王岳奉上一封书信,恭敬道:“司天卫从不少废弃文书中挑拣到了一封书信,上面是周公瑾对鲁子敬的思念之语,不过有部分被涂改,无法获取其中消息!”
“没了?”
宁辰波澜不惊道。
“没了。”
王岳颔首说道。
宁辰摇了摇头,失笑道:“我既然敢让子敬坐镇淮南,并且都督两郡军政事,怎么可能因为几封书信而产生怀疑,你传讯董袭与太史慈,不论淮南,庐江有任何风言风语,都不得忤逆子敬的军令。”
“喏。”
王岳躬身退出大堂。
“周公瑾。”
“你可真狠心啊。”
宁辰看着涂改一团的书信,眼中满是冷意。
这也就是他信任,才能如此宽宥,若是放在兖州,曹操那般狐疑性子,恐怕鲁肃早就人头落地了。
数日之后。
太史慈,董袭收到口信。
二人一头雾水的踏入寿春都督府中。
“子义。”
“元代。”
鲁肃正在伏案处理内政。
见二人披甲扶刀入府,惊讶无比道。
“都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