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荀攸:大兴便是未来(1/2)
“是啊。”
荀攸颔首而坚定道:“学子都在为大兴崛起而读书,我等心怀治民之术,怎么能无功受禄,坐看百姓逢难!”
司马徽复杂道:“文若在兖州,友若在冀州,你却要在江东出仕!”
“哈哈。”
荀攸朗笑一声,说道:“人在何地,出仕何地,并无干系,你们今日所见学子,不正是充满勃勃生机的未来吗?”
“未来?”
司马徽等人神情俱震。
“是啊。”
“大兴便是未来。”
荀攸无比自信,无比坚决的说道。
“劳烦。”
司马徽云淡风轻道:“他们二人我不知,你带我引荐一下有道将军,也好学习一下大兴学府如何授学!”
“好。”
荀攸点了点头。
庞德公突兀苦笑道:“也劳烦你帮我引荐!”
“尚长。”
黄承彦难以置信道。
“承彦。”
庞德公面色复杂道:“刘表以南阳为囚笼,让我庞氏与黄祖厮杀权柄,山民已经一退再退,荆州迟早会在刘表手中败落,而且就在黄祖死后!”
黄承彦问道:“那你的族人呢?”
“呵呵。”
庞德公淡笑道:“只是授学而已,就算出仕又如何,他刘景升若敢屠戮庞氏族人,整个荆襄士族都不容他。”
“算了。”
黄承彦摇头说道:“我要返回荆州了。”
“也罢。”
司马徽,庞德公无奈而叹。
黄承彦终究是身份不同,难以留在江东。
翌日。
荀攸持名刺拜府。
在王虎领路下,带着司马徽,庞德公进入大兴府。
“主公。”
王虎躬身退出大堂。
宁辰踏步走下主位,淡笑道:“公达!”
“将军。”
荀攸躬身一礼,介绍道:“这位乃颖川司马德操,这位是士元的叔父,亦是荆襄庞德公。”
“请坐。”
宁辰大手一挥道。
“喏。”
三人躬身入列坐在席位上。
宁辰回到上位,俯瞰道:“昨日在大兴学府,好似见过两位,莫不是也去听我的愚见了?”
“雄才大略。”
“岂是愚见。”
司马徽,庞德公坦然说道。
宁辰神采奕奕的看向一侧,说道:“公达,你在江东暂居数月之久,观大兴如何?”
“百姓安乐。”
“兵马精锐。”
荀攸躬身一礼,巍然不惧道。
宁辰点了点头,沉声道:“可惜,四郡之地,无人可治,如今会稽太守都是曾经的主簿虞翻,不知你可愿出任吴郡太守一职!”
“不敢请耳。”
荀攸再度躬身一拜。
“好。”
宁辰从桌案上抽出一卷绢布,笑道:“这份策书,从你初入大兴府那日便积压到了现在,大兴愿拜你为兵部右侍郎,加任军议司军谘祭酒,位在子敬之上,兼吴郡太守职!”
“喏。”
荀攸上前捧过策书。
如此厚待,他不敢婉拒。
这可是从他初至江东时,就已经备好的策书啊。
兵部右侍郎固然不及左侍郎鲁肃,可军谘祭酒却高于鲁肃的军议司祭酒!
“两位。”
宁辰沉声道:“如今大兴学府缺少授学之师,不知可愿入府?”
“自愿入府授学。”
司马徽,庞德公无不是躬身作揖。
宁辰沉声道:“大兴学府一直由礼部操劳,两位大家愿入大兴学府,自然不能再让礼部执掌。”
“无妨。”
二人连忙婉拒道。
“礼部繁重。”
“子扬早就不堪重负。”
宁辰从桌案上取出一本章程,递在二人面前,沉声道:“我有心分出大兴学府,设大兴司业,司丞等等,位同六部官吏,但不参军政,负责操劳各郡县的学院,还请二位不要在推诿,若有相熟的大儒名家,尽可相邀前来!”
“这.……!”
庞德公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他就是想在大兴学府授学,给庞氏找一条退路啊。
怎么突然就要接手大兴学府,而且还要操劳各郡县的学院,学堂。
司马徽双手接过章程,苦笑道:“尚长是襄阳士人,恐怕难以承此重任,还是老朽厚颜接手大兴司业一职吧!”
“多谢。”
庞德公顿时松了口气。
“哈哈。”
宁辰也不介意,朗笑道:“既然如此,大兴的未来,江东十余万学子的未来,就托付在两位手中了。”
“喏。”
二人躬身应允。
大兴学府,这是泼天重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