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没参加高考怎么了?我保送的 > 第679章 《细胞》,是它最合适的归宿

第679章 《细胞》,是它最合适的归宿(2/2)

目录

然而,陆时羡的目光却异常坚定,他轻轻敲了敲桌上那份凝聚了无数心血的论文,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不,投《细胞》。”

他看着有些疑惑的同伴,解释道:“‘枢纽蛋白’,或者说我们发现的这个‘智能调度网络’,其核心是细胞如何精准协调内部活动的根本机制。这是细胞生物学数十年来,可能触及细胞‘智能’本质的最重大突破之一。”

“它理应发表在最纯粹、最顶级的细胞生物学期刊上。《细胞》,是它最合适的归宿。”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科学》和《自然》的读者更广泛,但《细胞》的读者,是全世界最顶尖的细胞生物学家。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经得起他们最苛刻、最专业的审视。我们要征服的,不是大众的眼球,而是这个领域的核心堡垒。”

不过还有一个原因,他并没有说出来。

在陆时羡的学术成长历程中,《细胞》期刊曾扮演过关键角色。

从他博士期间第一篇重要论文,到后来建立实验室初期的几项突破性工作,都是在《细胞》上发表。数年的合作过程中,他与几位资深编辑建立了深厚的默契和信任。

他们能理解他研究中最精妙的细节,也始终保持着最高标准的学术判断。这种在激烈学术竞争中培养出的相互尊重,是其他期刊暂时不能替代的。

这个决定,带着陆时羡特有的自信、对学科本源的尊重,以及一份不为人知的情感联结。

他要用这项毕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在曾见证他成长的学术圣殿里,刻下属于“繁缕”和这个时代的印记。

稿件通过《细胞》的在线系统提交。

在覆盖页上,陆时羡写下了一段简洁却分量千钧的说明:

“本研究利用新型生物专用超算平台,通过整合多尺度动态模拟与人工智能推演,首次系统性揭示了连接细胞信号转导与囊泡运输的‘智能调度网络’及其运作原理,提出了‘变构开关’、‘精准识别’与‘分布式冗余’三大核心机制,为理解细胞内部协同调控提供了全新范式。”

这已不是普通的投稿,更像是一份改变领域格局的宣言。

论文电子档抵达《细胞》期刊波士顿总部服务器的瞬间,仿佛一枚无声的深水炸弹潜入了平静的港湾。

负责细胞信号领域的资深编辑,是一位名叫安德鲁·威尔金斯的中年学者,拥有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和超过十五年的顶级期刊编辑经验。

当他像往常一样,在清晨的咖啡香中开始处理堆积如山的投稿时,这篇来自华国陆时羡的稿件,瞬间引起他的注意力。

毕竟陆时羡这个名字可是在他们这挂了号,凡是带上他名字的论文,优先级别都几乎是最高那几个。

只不过这篇论文有点特殊,标题和摘要都极其大胆,他开始带有一丝审慎的怀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