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没参加高考怎么了?我保送的 > 第677章 代号:天网

第677章 代号:天网(1/2)

目录

埃琳娜通过实时成像数据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发现了这个关键的协同效应。

第三个发现则是超越SFR-1的“影子网络”。

利用升级后的动态网络模型,在“神威”上对更大范围的相互作用组数据进行挖掘时,赵栋团队发现,与SFR-1存在强关联的,并不仅仅是已知的几个候选蛋白。

模型预测出一个由数个之前被忽略的、丰度较低或相互作用较弱的蛋白组成的“影子网络”。这个网络似乎与SFR-1存在功能上的互补或备份关系。

这很可能就是陆时羡之前提到的,更复杂的‘调度网络’的雏形,很显然,SFR-1可能只是这个网络中最突出、最容易捕捉的一个节点,而不是全部。

这些发现,每一个都足以形成一篇高水平的论文。

但它们此刻都被严格保密,作为后续决定性冲刺的弹药。

科尔德斯普林发表的PNAS论文,在陆时羡团队基于“神威”获得的这些新认知面前,显得如此单薄和表面他们仅仅抓住了SFR-1最显而易见的那部分功能,却完全错过了其背后更为精妙的调控逻辑。

在“神威”上运行的这两个多月,对陆时羡团队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算力的提升,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淬炼。

他们不仅获得了颠覆性的新数据和新假说,更重要的是,他们提前熟悉了E级超算的编程模式和思维方式,为未来“方舟”的投入使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优化了核心算法、甚至培养了一支能打硬仗的计算生物学团队。

陆时羡站在计算中心的大屏幕前,看着代表计算任务进度的光流如银河般奔涌。

他知道,科尔德斯普林此刻或许仍在为他们抢先发表的成果而沾沾自喜,国际学界或许仍在看衰繁缕的未来。

但他们不会知道,在东方这片土地上,一台国之重器正为一项绝密的研究开足马力。

他们更不会知道,他们以为的终点,在陆时羡的眼中,早已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起点。

时间来到2025年的10月。

金秋的江南,天高云淡。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方舟”生物超算中心,如同一片巨大的、泛着金属冷光的繁缕草叶,静静地卧在湖畔。

在经历了近二十四个月、几乎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加班加点后,这台承载了无数期望与压力的国家重器,终于宣告一期工程正式竣工并完成初步调试,可以投入试运行。

这一天,繁缕研究院核心团队几乎全员到齐。陆时羡、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埃琳娜·沃森、赵栋梁,以及所有参与了前期“神威”攻关和“枢纽蛋白”项目的研究员们,齐聚在“方舟”的主控室内。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紧张、兴奋与庄严的情绪。

主控室前方,是巨大的弧形可视化屏幕,下方是简洁的控制台。

与“神威”那种充满工业力量感的风格不同,“方舟”的主控室更显精密与未来感,灯光柔和,环境噪音被控制在极低的水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