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武举(1/2)
不知何时,李鹿玉悠悠转醒。
醒来后,她发现身侧的棉被上,有个带着温度的凹陷。
“陛下,您醒了。”
熙雪惊喜的同时也松了口气。
李鹿玉看了看天色,有些不确定,便问道“几时了?”
熙雪知晓她担心朝政,便说道“卯时了,但是陛下,您的身体……”
她眼见着李鹿玉晃悠的坐起来,无力的靠在**,用一种不悦的神情望着她。
熙雪低着头,再也不敢多说一句。
小狮子闭着嘴,连忙上前去更衣。
不多时,一张泛着红润健康肤色的妆容,出现在李鹿玉的脸上。
熙雪担忧的望着她,但也不敢多说什么。
小狮子戳了戳她,轻声说道“你听到摄政王口谕有提到过不上早朝?”
熙雪一愣,她还真没听到过。
小狮子微笑“那不就是了,王爷最懂陛下,他都不担心,你操心什么。”
熙雪柳叶眉一弯“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行了吧!”
小狮子脸一拉,好心解释,怎么还被奚落一番。
……
众位前来上朝的大臣,其实心里也犯嘀咕。
昨夜贵人遇刺的消息传遍凤都,大部分都是传陛下遇刺。
但如今女皇能正常上朝,想来遇刺定不是她。
可众人回头一想,又觉得遇刺是个谣言。
当年女皇可是武力上位,岂可是随意被人刺伤的,但摄政王就不一定了。
他虽然武艺高强,平定边境,又打败离国,但这暗地里也没少被人恨的牙痒痒,如今又闭门不出,他遇刺反而几率大些。
众人在脑袋里这么想着,而女皇就在愣神间坐到龙椅上了。
大家仔细一看那女皇容光焕发的面容,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李鹿玉扫视了一圈众人的眼神,心中更是不悦了几分。
方于左右看了看,心里记着摄政王昨夜飞鸽传书来的命令,然后鼓起勇气走了出去。
“臣听闻昨夜陛下在宫外遇刺,今日一看谣言确实太过猖狂,还请陛下彻查源头,以正皇威。”
方于的话,犹如往热油里倒水,一时让许多人不知如何接话。
彻查谣言就要京兆府牵头,然后由京兆府挨个部门查起。
谣言源头肯定是查不出来了,但是无所收获的京兆府,必定会查些旁案来将功补过。
一时激起千层浪,到时候定会牵扯些的别的案件,最后到无法收场的地步。
“看诸位的神情,是都盼着我有事吧?”李鹿玉冷哼“可惜了,遇刺的还偏偏不是朕。朕从未出宫,诸位这听风就是雨的能力,还真是一点都没变。”
群臣相互看看,异口同声道“臣不敢。”
李鹿玉站起身,一步一步走下台阶,她周身所发的寒气令他们垂下了头。
“朕知道,在你们的心里,朕从来都不是真正的皇帝。”李鹿玉自嘲一笑“也对!奚朝建国几百年来,就一位女帝,女人当政,必有短处。所以先皇给朕留了摄政王,所以……”
李鹿玉愤怒的将藏在袖口下的奏折摔到了地上“所以,就想着先对摄政王下手,最后就是朕是吗?”
众臣心中皆是一惊,继而下跪惊呼“陛下息怒。”
李鹿玉挽起袖子,露出一双洁白的胳膊“诸位抬起头来看看,朕是否出宫遇刺?是否被刺有伤?”
众人哪里敢抬头,女子的身体怎可让除丈夫外之人看到?更何况还是天子。
方于适时的出声“陛下息怒,臣定会以身作则,绝不传谣信谣。”
方于的这句话,犹如下陡坡的台阶,众人齐声附和。
方于深刻的明白,摄政王如此安排,是为了抹平陛下出宫的痕迹,日后就是她真的出宫被发现了,也不会有人多嘴的议论。
李鹿玉这才冷着转身回到龙椅上,她不动声色的摸了摸手腕。
她停顿了一会儿,这才开口说道“既然京城守备如此松懈,正逢科举,朕想过一事,设立正式的武举,从各州县选出德才兼备者,聚集凤都科考,授以官职,诸位意下如何?”
此话一出,堂下一片哗然。
有老臣立马跳出来反对“从奚朝建立而来,从未设立武试,这与制不和,望陛下三思啊!”
“朕记得,是先皇开创的武举。如今,朕只是整改延伸一下,又如何不和?”李鹿玉反问。
又有人上前说道“先皇开创武举,是为了提供各州县衙人力,这无法与选拔治国之才相提并论呐!”
“大人此言差矣,文举选的是治国之才,那武举可选用兵之才,两者并不冲突。”方于先一步反驳。
他初听武举也是心中一震,但转头一想,谁说武人不能成为封疆大吏呢?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