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选择(2/2)
面对如此剧变的局势,哈里认为不宜过早做出战略决断。他更倾向于静观其变,等待各方战场出现更明确的信号。
从手头资料来看,海军、阿瑟将军与盟军各方提出的方案皆有其道理:华夏战场稳扎稳打,西方盟军高歌猛进,阿瑟将军在冲绳也推进顺利。究竟哪种战略更能以最小代价换取最终胜利,一时难以判断。
然而,在局势未明之前,延续既有的协同战略,仍是相对稳妥的选择。那毕竟是盟军多年联合作战、反复磋商所形成的共识。与其贸然转向,不如在原有框架下稳步推进。
于是,在这场关键会议上,哈里最终作出决定:暂不调整整体战略方向,海军与陆军仍按原有计划,在各自负责的战场上继续作战,同时密切关注整个局势与其它潜在变数。
不过此时,华夏战略棋盘上已然出现新的变数。山城的各方势力内部逐渐形成一种共识:既然只需静待便可迎来胜利,又何必在此时倾力奋战?贸然投入战场,不仅可能沦为他人棋局中的筹码,更将无谓消耗自身实力,致使战后陷入被动。
在这种心态驱使下,各方势力大多着眼于巩固既得势力范围,争抢外援物资。至于真刀真枪的作战?此时此刻,谁愿做那个拼命的“傻子”?
然而,与这般盘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区方面正全力推进整军备战。他们不仅将分散的游击部队系统整编为正规作战单位,更主动发起一系列战术攻势。
这些行动既是抓住机遇实战练兵,也是在战略层面将分散的根据地连缀成片,逐步收复失土,持续扩大政治与军事影响力。
如此进取之势,自然成为山城方面的心腹大患。那位执棋者已难以将目光聚焦于整盘大棋,而是紧盯着那片日益壮大的红色区域,唯恐其动摇根本。
难怪后世有评:“举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此言犹如为那一位量身而作。在历史的重大转折处,他总能在诸多选择中,精准地避开最优路径,完成一场场“华丽的擦肩而过”,将大好局面推向最不堪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