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欧罗巴的盛世还没开始就要被终(2/2)
此刻的京城,已陷入一片欢腾的海洋。捷报通过报纸、号外和口耳相传,迅速传递大街小巷。普通的百姓分不清楚什么叫殖民地,也不清楚,葡萄牙本土的人口只有百万。
但他们只要看世界地图,看葡萄牙人的版图,就觉得这是一个纵横万里大国。但这样的大国还是被他们民朝一战击败。
只要看一下全新的版图,又有一块比中原还要大的领地被他们占据,一种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强盛国力的骄傲,驱使著无数人走上街头。
人流自发地向紫禁城方向汇聚,人们挥舞著旗帜、帽子,发出震天的欢呼。这种万民同心、庆祝国家强盛的场面,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涌动的人潮边缘,朱由检带著家人默默站立。他望著眼前这张张洋溢著自豪与幸福的脸庞,望著那如林般挥舞的手臂。
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眼神深处,却翻涌著极其复杂的情绪,有震撼,有羡慕,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落寞。
这般万民归心、朝气蓬勃的盛世景象,曾是他梦寐以求却未能实现的理想。如今这理想在他的「敌人」手中变成了现实。可以说大同社做的越成功,反而越衬托出他做的越失败。
一旁的朱由崧倒是兴致勃勃道:「听说那巴西殖民地富得流油!不仅有价比黄金的金鸡纳霜,还有成片的橡胶园!更妙的是,那儿的原始森林里到处都是野生橡胶树,葡萄牙人,哦不,现在是咱们的人了,连园子都不用种,不用等上7年,直接进林子割胶就能赚大钱!」
最近他傍了张耀阳的大款,联合起来给自家球队修个足球场。把他这两年存款全砸进去了。虽然足球场的未来光明,现在他又成了穷光蛋了。
所以对财富也越来越渴望了,民朝在新大陆的开拓,一次比一次成功。先是金矿,银矿这次又来了橡胶园。
朱由检冷哼一声:「既然心动,何不报名去新大陆,下个月就有船去新大陆,只要签订了契约,你连船票费都不付。」
因为移民数量越来越多,现在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次舰队前往新大陆,而且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商船,大同社会雇佣民间商船的仓位,以90元一人的价格雇佣商船,运输移民成为了前往新大陆商船最重要的利润点之一,每年都有近千万的利润,这个利润只在金银之下。
当然接受了民朝的移民,有一定的限制,需要按照民朝指定地方安置,只有过了5年才有自由迁徙的权利。
相对自由点的则是花自己钱购买船票想要去新大陆淘金的人,当然这些人比较少,毕竟能拿出近百元的本身在民朝过的就不算太差,只有那种特别渴望发财,渴望建功立业的人,才会发挥如此大的代价去新大陆。
朱由崧显然不属于这个行列。他翻了个白眼道:「我就说说而已!我这把年纪半只脚都入土了,还去什么新大陆闯荡?再说,这天下除了京城,哪儿都是乡下!我才不受那份罪。」
旁边的朱慈良忍不住插嘴:「大伯,您这话有失偏颇。我采访过从扬州来的商人,他们说扬州如今人口比京城还多,市面繁华,富庶程度甚至超过了京城,说扬州千帆林立,百国商贾云集,那些海外商客比京城都多。」
朱由崧不屑地撇撇嘴道:「有钱怎么了?扬州那地方,就算不是乡下,也不过是一群暴发户扎堆的地方,缺乏底蕴,我看不上。」
朱慈良没有继续争辩,而是转向父亲,神情认真地说道:「父亲,我听说远征军已经扫清了进攻西班牙本土的最后障碍。下一步就要进攻西班牙本土。我想申请作为随军记者,去新大陆,实地报导这场战事,希望您能允许。」
朱由检闻言,眉头紧皱道:「我担心你的身份特殊,社里未必会允许你离开京城。」
他这个儿子毕竟做过南明的皇帝,身份特殊。
朱由崧翻白眼道:「你总是这么自以为是。几年前你都去辽东了。大同社都没管你,怎么会管我这侄子?」
但他转向侄子劝说道:「战场上刀剑无眼,太危险了!听大伯一句劝,留在京城当个记者挺好。要不你改行报导足球赛?
现在看球的人越来越多,《足球报》的记者收入高,又安全,随便写点球星八卦,稿费就大把地来!」
朱慈良摇头道:「足球记者只是娱乐百姓,我更想做一些实事,报导一些有用的东西,我也想去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
朱由检看著儿子想了想道:「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为父,不拦你。」
「多谢父亲!」朱慈良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而在街道旁的酒楼当中,民朝的商贾不知道他们通过什么关系,找了一张巴西的地图。
他们把这张地图铺在桌面上,围住细细观看道:「各位请看,这巴西虽然没有金矿,银矿,但依旧是个物产富饶之地,葡萄牙人在东北角开拓了几百万亩的甘蔗园,每年能产糖上千吨。」
「这片地区便是传说中的橡胶林,是全球最大的野生橡胶林,即便是现在,葡萄牙人都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少棵橡胶树。」
而后一位海商羡慕道:「我等想要橡胶,要费尽千辛万苦的种植养护,等到7年之后才能收购,而且一次还不能割太多,生怕伤到了树,但葡萄牙人却是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到林子里面割橡胶就可,每年我明朝要花几百万元购买这些橡胶,这些西班牙人整船整船的拉白银。」
「但现在这片地区不都属于我等。」在场的这些商人听到这话哈哈大笑。
「我们要在商贾大会上呼吁,请元首府发卖这片橡胶林。」
「对,还有能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这可是价比黄金的药材。」
巴西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了,一时间让这些商家都有点目不暇接了,哪怕在巴西买一块荒地放牧种地也能发财呀。
只是沈良眉头紧皱道:「关键是巴西在新大陆的东海岸,每次来回都需要绕过极南之地的海峡,这道海峡风高浪急,危险重重,这也是前几年,大同军不敢越过海峡追击西班牙人的原因。
想要快速的抵达东海岸,还需要在这两片大陆最狭窄之处开辟出一条运河,如此我等就不需要绕道万里去巴西。」
「但这条运河的造价高达3亿元,即便是我等填上全部的身家,也造不起这样的运河,民朝又有大量的基础工程要建设,元首只怕情愿把这3亿元用在民朝的铁路港口建设,也不愿意修这样一条运河。」
沈良想了想道:「元首请过水利专家潘基庆去实地考察,他想了一个办法,能极大的节省建设运河的成本,就是从山区修建一个大型水库,而后逐级修建水坝,利用水的浮力,来建设运河,这样修筑运河的成本能降低到原本的三成,大概需要1亿元就可以修,这完全可以在股市上募资修筑。」
「那我等在今年的商贾大会上向元首呼吁修建这条运河。」
成本只需要1亿元,可行性大为上升,同时因为巴西在手,民朝急切需要这条运,还真有可能推动这项项目。
「同意!」其他商贾纷纷同意。
与京城街头热火朝天的庆祝形成鲜明对比,位于京城各欧罗巴国家使馆内,气氛一片凝重。
葡萄牙使馆自然早已乱作一团,大使安东尼奥失魂落魄,只能把民朝的战争宣言带回给里斯本。
而在西班牙、荷兰、法兰西甚至英格兰的大使,他们相聚在一起同样面色阴沉。
《大同日报号外》,地图上那片迅速被「民朝红」覆盖的南殷洲,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在他们的心上。
「完了,新大陆,快要没有我们的立足之地了。」亨利担忧道。
「大家多虑了,赛里斯人还是很讲契约精神的。」胡安是现场大使当中最淡然的人,他现在靠著稿费过活,西班牙究竟是强盛还是没落,他也管不上了,能管好自己就算是万幸了。
「多虑!先是你们西班牙的银矿,现在是葡萄牙的糖和橡胶,赛里斯人的胃口,永远不会满足。」荷兰使者忧心忡忡。
「他们下一步会是谁?是我们法兰西在加拿大的那点皮毛贸易站,还是英格兰在东海岸的那些小据点?」亨利带著悲观的情绪道。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不祥的预感笼罩著他们。他们清晰地感觉到,那个曾经由伊比利亚半岛开启,由西欧诸国共同推动的「欧罗巴盛世」,那个依靠帆船与火枪征服世界的时代盛世。
即将被这个来自东方的庞大帝国,以一种更强大的力量,无情地终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