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边阳光一边乌云 > 第199章 魏征一个人的独秀

第199章 魏征一个人的独秀(2/2)

目录

“二曰南北中卷,三色防奸,为严科举之规、杜冒籍顶替之弊,宜依地域之别分设试卷,各以独特纸材与标识为记。

江南之卷,取用越州藤纸,越州藤纸,素以质地精良、莹润光洁闻名遐迩,将其浸于蓝靛之中,待纸色染就,蓝意幽然,以此为独属之标识,其色泽深沉而不失雅致,恰似江南水乡之灵韵,幽幽然于纸上流转。

河北之卷,则用并州麻笺。并州麻笺,坚韧挺括,颇具北国之豪迈风骨,于纸中渗入胡桃汁,经时日沉淀,胡桃汁之纹络自然天成,或如山川沟壑纵横,或似林间叶脉蔓延,纹理错落有致,难以伪作。

中卷之选,当采蜀中薛涛笺,薛涛笺,纸色绚丽,绵软细腻,本就闻名天下,特制之笺夹有金粟暗格,于光下映照,金粟闪烁,暗格隐隐,如繁星隐于云间,妙不可言,尽显精巧之意。

至阅卷之时,考官当先验试卷之材质、标识。若有冒籍顶替者,即便其如苏秦般善辩,巧舌如簧,亦难掩纸墨之间的细微差异,此差异,宛如蛛丝马迹,纵经百般掩饰,终有迹可循。

此制暗合《周礼》“版图辨域” 之精义,以纸材之异别地域之分,使考生各归其籍、各就其试。

世家大族,素以门第高贵、势力煊赫着称,常有人妄图凭借家族之势越界取巧,然今有此制,如设雷池于前,令其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安分守己,依规应考。

如此,则科举之公正得以彰显,天下寒士皆有公平竞进之途,朝廷亦可得真正之贤才也。”

文官里的寒门士子听完眼中含泪,这些头发熬得发白,在世家大族的屋檐下已然低头多年,如今此法一出,那他们寒门士子岂不是拨云见日?

“魏大夫高义!”

魏征要开大招了,将最后一份奏折举起了起来,百官闻言纷纷肃立,重头戏来了,看这魏征如何应对。

“三曰糊名弥封,五重锁钥。宜造玄铁硎盒以存试卷。此硎盒以玄铁铸就,坚固异常,内部分为三层。

首层专为糊名之用,将考生姓名以黄纸严密糊盖,再取蜂蜡混合朱砂细细密封。蜂蜡质地温润,朱砂色泽艳丽且具辟邪之意,二者相融,不仅使密封更为牢固,更添庄重神秘之感,令欲窥探考生信息者无计可施。

二层用于试卷誊录。精选寒门书吏二十人,因其出身清寒,更知科举取士之重要与公正,且无世家大族之牵连羁绊。每位书吏仅书写三行试卷内容即行更换,如此频繁更替,可最大程度避免书吏辨认出考生笔迹,确保誊录过程的公正无私。

三层则用于钤印。启用陛下亲赐之 “明月宝鉴” 阴阳合符,此符乃皇权之象征,亦是公正之代表。阴阳合符严丝合缝,印于试卷之上,彰显着朝廷对科举的重视与对公正的坚守。”

朝堂突然安静的可怕,只有魏征来回踱步的脚步声,和那正义凛然的词句。

“试卷卷尾特设 “朱篆暗记”。若在阅卷过程中发现试卷出现 “日月”“乾坤” 等预设的关节密语,此必为舞弊之铁证,应立即将涉案人员交付大理寺,由大理寺详加推鞫,严惩不贷。

伏望陛下敕令御史台联合监察院。每科考试之时,精心挑选退隐老将、致仕循吏十八人。此辈皆历经岁月磨砺,深谙为官之道与公正之义。

再者,仿效汉武刺史旧制,派遣暗察使三十人。这些暗察使乔装打扮,扮作商贾、游医,分散于诸道考场周边。他们暗中查访,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探查是否存在冒籍、夹带等舞弊行为。如此明察暗访相结合,形成严密的监察网络。”

魏征最后冷冷看着世家官员,把他这一月收到的委屈和难过全部宣泄出来,将世家的大族最后的希望给踩灭。

“凡外地考生者,需上交十年以内的田产房产籍贯,由户部,御史台,监察院三方核实,防止世家大族改籍贯换地,冒顶南方学子名额!阅卷考官,需提前七日锁于考院,不得与外界学子相触,衣食住行全在院中,以防贿赂考官徇私舞弊!”

此言一出,崔仁师,郑元,裴矩,王珪等一众世家大族的官员面色冰寒,仿佛无尽的寒冬,他们不怪罪魏征,他们真正在意的是,他们中出了内鬼!大内鬼!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