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嫡女重生:一品世子妃 > 第339章:居心何在

第339章:居心何在(2/2)

目录

这样的太子,守了大平江山十四年的太子,他们应该说什么,又或者是做点什么,才能取代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乔世子不要钻空子,咱们说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太子殿下的确付出良多,是无可替代的大功臣,但是这岂能同日而语,太子殿下在领兵打仗方面是常胜将军,可是在朝廷大事的谋略上,却并没有那么的突出,身为大平的臣子,希望大平越来越好,我朝太子取长补短,有什么不对?”

张家人强词夺理的本事一套又一套,说到底,还是想揪住洛宸临不懂朝政这件事不放,这样才能够让大皇子有露头的机会。

大皇子在行军打仗方面几乎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于国家大事,其实也并不出众,只不过二皇子和四皇子相继不在,他就成了皇子之中最优秀的那一个,平日里他只会观察皇帝的一举一动,也了解皇帝处理朝政是什么样的状态,是以他现在学皇帝的作风学了和六七成,这才让大臣有了这个机会,用大皇子来教育洛宸金额的诸多不对。

“我大平皇子之中,若论谋略,大皇子当属众人之罪,臣等有目共睹,大皇子为江山社稷,付出的尤其之多,几乎每一次的朝政之事,大皇子都能给出建议,这样的人,才更适合大平,太子殿下欠缺的,可不就是长远的目光吗,无论什么事,太子殿下第一时间想到的,都只是用武力解决,臣不认为这样能让大平好起来。”

大皇子懦弱无能,面对敌军,想出的都是一些保守的策略,根本不会去想着出兵,到了张家的嘴里,却是成了大皇子知进退,懂分寸。

“张大人所说的不无道理。”洛宸临勾唇一笑,像是听进去了张老爷子的建议,“大皇子在这方面,的确是做到了保守,只不过保守也是需要有一个度的,大平若是继续保守下去,不出十年,就会成为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一味的退让,只会换来别人的得寸进尺,张大人难道不懂吗?”

今时今日,大平能够睥睨天下,可若是换成大皇子那样的人做太子,国运衰竭是必然的事情,大平一定会走下坡路。

“真的按照大皇子那样行为处事,不管遇到什么都缺乏一战的勇气,想必咱们很快就会成为需要靠着进献宝物才能够苟活的皇朝了,这是张大人想要看到的吗?”

洛宸临半点情面都不留,明知道张家已经生了二心,对这样的人,也就没必要再留情面了。

“我倒是想问问张大人,你在这里说的这些,若是大平真的这么做了,对你有什么好处?国破家亡是你想看到的的吗?还是说,你早就已经心不在此,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大平的衰败?”

无论是做世子,还是做太子,洛宸临都做到了最好,不容置喙,现在张家第一个跳出来质疑他的不对,自然也就会得到他毫不留情的反击。

“张大人是什么时候联系好了下家,想让大平这棵大树快一些倒下来的呢?本宫从没听过,有哪个皇朝能够不靠着强硬的手腕立足,千秋万代,繁荣昌盛的,大人不如好好跟我讲一讲,到底对方是给了你什么好处,能让你如此坚定的带着全家人,投靠敌国?”

西津有他们素未谋面的李和,洛宸临知道这个人是自己取胜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却一直不想承认,西津在很多方面已经胜过了大平。

但是现在,有一件事,他不得不承认。

“从前本宫一直不觉得,西津那样的贫瘠小国能和大平相提并论,就算再给他们二十年的时间,两国的差距也是巨大的,但是西津赢就赢在,他们人心足够齐,大平从人人艳羡的皇朝,到了如今这样的腐败程度,到底是什么原因?思来想去,本宫终于想明白了,大约就是因为诸位过久了太平日子,忘记了自己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怎么来的,野心一天比一天强烈,慢慢的人心不齐,才会全部另攀高枝的吧,张大人,你说我说的对不对,不然没道理你们好端端的就要去投靠西津,出卖大平。”

那样的敌对国家,平民百姓都看得出来大平和西津必定是你死我活,互不相让,可大臣的心渐渐变了,所有人竟然都觉得,投奔西津能够得到的东西比他们靠自己得到的更多,他们也就不在乎大平的存亡了。

“太子殿下这是何意,老臣听不懂?臣一心一意为了大平,殿下却如此说老臣,实在让臣寒心啊!”

张老爷子额头隐隐有薄汗渗出,却仍旧硬撑着不肯承认,这个时候谁最先沉不住气,谁就输了。

张家笃定洛宸临只是猜测,拿不出实打实的证据,所以对这件事做到了眼观鼻口关心,全部统一了口径,只要洛宸临拿不出证据,就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本宫只是随口说说,张大人怎么就这么紧张了,大人呈上弹劾本宫的奏折时,怎么没想过是为了大平好,真的为了大平的话,大人又怎么会在奏折里洋洋洒洒的罗列了那么多本宫的不对之处,本宫念在你年事已高,本不愿和你计较,但是张大人不能拿本宫当傻子,张大人那奏折,究竟意欲何为?”

任谁都明白谁最适合做太子,张老爷子几次三番的提出大皇子的好,说着洛宸临的不对,无异于是质疑皇帝的决定,也更容易让朝政不稳。

“陛下!”张老爷子愤而跪地,义愤填膺的对皇帝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老臣上奏,本事为了我大平江山永固,太子殿下身为储君,却不顾身份,翻看奏折,如今又在这里说着老臣的不对,老臣怀疑太子殿下的居心,他岂非早就打算谋朝篡位,请陛下明查!”

既然走一条路行不通,那就倒打一耙,先跟皇帝痛斥洛宸临的不对劲,只要转移了皇帝的注意力,想来洛宸临也难以摆脱这诸多的疑点,以帝王的多疑,洛宸临绝对不可能有什么好下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