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建立虾肆(2/2)
“对了,在美食节之前有件更重要的事要做,在县里建立一个小龙虾集散中心,就是专门卖小龙虾的菜肆,方便酒楼和百姓购买小龙虾,虾农也能省心一些。”
“跟下榕村一样办竞价拍卖?恐怕不行,拍卖宗数太多了,看虾看不过来,叫价也叫不过来,而且酒楼也想建立更稳定的采购渠道,普通虾肆更合适。”
不管是美食节还是虾肆,都是比较费工夫的事情。
苏含玉多问了一句,“城里有地方建虾肆吗?要是没有,可以在城外建一个。”
“有。”谢尧回道,“佘家的宅子炸完之后,我还没腾出手来处理那一片,可以用来建虾肆。”
好吧,倒了一个佘家,方便千万家。
虾肆不到半个月就建好了,随后便紧锣密鼓地出租摊位,县里的人都知道县衙大力推广小龙虾,卖虾大有可为,便争着租摊位。
因报名人数太多,谢尧采用了竞价方式出租,成交的摊位租金价格比城里几个菜肆的摊位高得多,而且只能租一年,下一年需要重新竞价。
摊位都出租出去之后,县衙便将虾肆的消息宣传到各村去,好让虾农知道,可以把小龙虾送去虾肆出售。
当然,也有批发商联系虾农,开始寻找货源了。
虾农们一下子紧张起来了,最先考虑的当然是运输的事情,要运送小龙虾就需要用到蒲包箩筐之类的,自己有手艺的就自编了,没有的只能跟别人买。
编织行业因此带动起来,平日只能卖一文钱一个的蒲包,因为供不应求,涨到了两三文甚至四五文一个。
徐宜县的蒲草都被割光了,人们不得不去更远的地方寻找蒲草。
准备妥当之后,虾农们忧心的就是小龙虾价格了,怕批发商和酒楼会联手压价,毕竟大家养的虾都差不多,他们没有太强的议价能力。
下榕村的虾农们心情相对轻松一些,去年来村里买过小龙虾的酒楼一早就过来联系了,第一批虾愿意给五两价格,但要尽快卖给他们。
虾农们虽然想尽快出售,但小龙虾多长一两个月,重量能增加不少,也不舍得太早卖掉,但晚了价格会掉,也不能拖太久。
衡量来衡量去,终于还是在四月底就开始卖给酒楼了。
县衙刚好在这时候公布美食节的消息,千人免费吃虾的噱头自然吸引了不少人,每个人可以拿到十斤虾券和一斤酒券,想想就美得很。
于是报名当天,村里的,镇里的,县里的,其他县的吃货把县衙广场挤得满满当当,为了争免费名额差点打起来了。
收费的名额也供不应求,因为十斤虾券才一两银子,让去年吃几十两一斤小龙虾的人觉得就跟免费的一样。
来报名的有一万多人,美食节只有三千个名额,有很多人没报上名。
考虑到安全问题,报名是实名制的,且名额不得转让,让那些企图通过购买名额入场的人抱恨不已。
带着黑皇早已抵达徐宜县的苏含烟觉得,她等待的时机终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