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后,我的空间成了前夫的心情指南 > 第225章:想你了

第225章:想你了(1/2)

目录

入京这样的防护林已有二十里,这样大小不一的村子也有几十个,人们还在拼命的往前推进。

当沈小棠指着遍地庄稼绿洲的小村落跟沈天赐说,这里七年前还是一片荒漠的时候,他都是震惊的。

这里看着一点也不像荒漠,除了没有山之外,和他们村也没差啥,甚至比他们村还郁郁葱葱呢。

道旁种着树木,即便是田地周围也种满了胳膊粗细的小树苗,黄草洼汗马功劳。

沈天赐这一天感慨万千,总觉得书里说的都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实践更为重要,他心中大受震撼。

“我之前还听同窗抱怨,家里种树来钱慢,为此颇有为此,真应该将那些人带来瞧一瞧眼前的景象,或许见过了眼前的壮举,他们就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多么有意义了。”

沈小棠觉得大人的事情小孩子少管为是,孩子抱怨之事他也没当回事。之事带着弟弟继续往腹地深入,一直到了治荒的第一线。

沈天赐看到茫茫大漠,那种苍凉的情绪难以言表,又瞧见被枯绿树叶遮蔽的沙漠,本着不懂就要问的态度。

“姐姐,那片为什么要被遮住?”

“那是明年要被治理的沙漠,这些沙漠要被遮盖一年之久,尽可能的降低沙漠水分蒸发。”

沈天赐撩起树叶一脚,树叶厚厚的好几层,最铺这种巨大的树叶。

他跟着姐姐给沙地的小树浇水,他瞧见春天种下的小树苗,周围已经生出绿色的杂草,而最近种下的树木还是黄沙。

他看见那些啥的黑黑的治沙人,心中感慨万千,他是知道那些村人种田已经致富,而这些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在沙漠上安静,不免唏嘘。

沈小棠见他为他们的生计发愁,好笑极了。

“傻小子,你担心的这些我们早就想过了。”

新治理出的荒地不能赚钱不说,还得投入大批资金和树苗,靠人力改河道引水是个很劳民伤财的事,基于前几年的摸爬滚打,如今自成一套双赢的体系。

国家鼓励,开出的荒地免三年税收,开出的沙漠可是免整整十年的赋税。在此处治沙可以大大减少沙漠入黄河,随着沙漠范围的缩小,本该去年再次决堤的黄河竟然没决堤。

这样政府就更加支持了,要知道修筑堤坝治理黄河的钱远比治沙多的多,何况治沙好了之后还有更多的良田。

除了一开始,官府号召,民间资本的管饭政策,如今的政策越来越好了。

治理好的村子都是荒漠一村,二村,三村……如今已经三十个村子了,大家都集体干活,然后集体分配,按工分兑换东西。

在村里种地算工分,在沙漠种树也算工分,甚至有不少人宁愿种树开河堤也不愿意在家里种田,因为种田工分少。

基本秉承着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每个人都有活儿干。

她准备过个几年,便在最早城村的盖学堂,让大家接受更好的教育,虽然她不是读书的料子,但经常受韩宗泽熏陶一些大道理,也算半个读书人。

她经历的事情多了,手底下雇佣的读书人也很多,她算是发现了,读的书越多,解决问题的法子就越多,当初想到这个办法的人,她越称之为奇才。

不用酷刑就可以让大家都有纪律有组织的参与到治沙的大业当中。

种了一天树,体验身后的沈天赐不想回家,明天还想接着干,沈小棠便去了留给官员办公的宿舍留宿,晚上还和大伙一起吃了荒漠上的伙食。

大家干的是体力活儿,这里的伙食非常实在,大锅饭味道不如小炒菜好吃,但有些菜确是大锅做着好吃,比如各类烩菜之类,量大管饱,还是备受百姓喜爱的。

开荒的人有各地的劳改犯,也有各地少食无衣的乞丐,全国上下都知道,治沙管饱,只要个人愿意就去当地县衙报名,县衙审核之后便会送过来。

因此治沙的地方离军营很远,韩宗泽没能从空间出来和他们会和。

大漠上的落日很是壮观,忙碌的人们见惯了,日落了便是饭点,收拾着去吃饭,这景色却在沈天赐心中留下了不可抹面的影响。

日落之后,沙漠行突然冷了下来,虽然山里也是昼夜温差大,还远没有沙漠上昼夜温差大的厉害,他们带的衣裳略微单薄。

但看着沙漠上璀璨星空的时候,便觉得一切都值了。

沈天赐感慨:“如果我今日所见,也能让天下学子见到该多好。”

沈小棠问他缘由。

“纸上得来终觉浅,若是他们能亲眼瞧一瞧,感受一下大漠的景象,感受一定很不一样。就像我一生未见过大海,一定有人一生未见过大漠。”

他人睡着了,这事儿却在小棠心中激**未平,是啊,大漠的景象虽然……但这种苍凉之景也很难的,若是旁人瞧了。

若是能得到爱心人士的捐助,就算不捐助,若是他们能亲手多种一棵树,来一千个人就能种出一千颗树木。

若是一千个人来到这里,这吃喝拉撒的都是钱啊,她越想越来劲,觉得他弟这是介绍了个赚钱的营生啊。

明天她就去小规模的试试,看看效果。

沈小棠是个干实事的人,心里有了决定,便拟定了一个计划,跟自己的副手商量过可行的计划之后,便开始布局。

第一批来此处参观的人,她面向的是凉州市的几家大书院,这里都是笔杆子有真功夫的学子,他们的一言一行在学子中号召力还是不错的,用他们打开荒漠经济无疑是不错的主意。

凉州都是熟人,所以好操作,由学校组织学子前往大漠,参观荒漠治沙三期工程。

先生还为此行设置了一次考核,让大家通过十天的经历,写下感悟和想法。

这一趟结束之后,除了留下传世佳作,也不乏一些很有建议的提议,用得上的沈小棠便拿来用,还象征性的给了颇为不菲的报仇,至于那些描写大漠风情的诗作,不久之后便随着商队传到了京城各地。

大家不禁对诗中的景色无比向往,想体验一回什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景。

等凉州境内的几个学院的学子强行拉出来溜达了一遍,她又将罪恶的大手剩下种树村,将这些人打包送往大漠参观。

包吃包住的参观,大家都将此行当做去外面游玩,一路上心情好的不行,通过介绍得知了自己的树种用途,看到荒漠的变化,大家从心底生出一种荣誉和自豪感。

一些有远见的商家见大家纷纷跑到荒漠参观,也自发出钱出人跟着去参观了一趟,看看里面有什么商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