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你应负重前行(2/2)
苏暖暖点头:“我以前遇见的书记也是,他来到我们村子的时候,村子里全是靠种地生活,当时国家对村子里有两种补助方式,一种是继续种地,然后每个人按照人头分一部分钱,改善一下当时的生活。”
“另一种方法是,去找一些新的产业,新的政策,去做一些新的尝试,其实我们都知道,如果交给民众,他们肯定会选择直接拿到钱,但是那个书记也提都没有提出第一种办法,而是直接告诉乡亲们,政府准备开厂子,让大家提出意见跟想法。”
“正所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第一批赚了钱,从种地中脱身出来的,就是这一批工厂员工。如果没有第一步尝试,本来就什么都没有。”
这是后来跟李书记熟悉以后,李书记告诉她的。
其实认识李书记以后,他也教了苏暖暖挺多。
所以后来苏暖暖去干一件事的时候,也很少去专门调查这个地方的人是怎么想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要的东西都是自己从未见过,从未体验过的。
就像是叶俊涛生产出来的新时代手机,就像第一台电视,在没有生产出来之前,也没有人看电视。
所以扶贫干部,政府负责规划之类的,像是周理这样的官员,会天然背负一些使命。
这个使命决定着很大一部分人未来要走的方向。
如果是对的,那么这一群人都会改变人生,如果是错的,可能他们的职业会彻底改变,而周理他们,就会被贬低成尸位素餐的存在。
就像李书记那件事一样,混吃等死的,可以直接给民众发钱,也许他们的生活会更好一些,但是像是苏暖暖,周雷,这种人的人生,改变并不会像是现在一样天翻地覆。
这样的干部,本身就带着一种所谓的负重前行的英雄情节。
周理沉默的坐在那里。
他现在其实有些明白了。
所谓的深入民众,只是要理解自己对民众理解的诉求,并不是真正实现他们的愿望。
而苏暖暖提供的这份规划,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她只是证明了,这个地方最合适的选择,依旧是一个服装批发市场罢了。
周理又何尝不知道,他最后的妥协,并不是对那些想做屠宰场,小商品市场的人的妥协,是对在那一片的商户的妥协。
如果这一片最后被规划完成,真的成了一个屠宰场,那最后受益的人只会是承包下来这片地的人,因为成本低,还有一部分固定的人流量。
而那些商户,可能再也找不到像阳光批发市场这么优越的地理位置跟出名的地方。
“我差不多理解了。”周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