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我真想每日都被扎一回(2/2)
回头他成了祸首,可背不了这个锅。
沈七月在秦府客房,果然看见了已经认不清面貌的虞山,几乎就是吊着一口气。
“东家,这……”
刘大夫知道,虞山伤得这么重,还有好几日未进食,也不知道胡太医是用什么法子吊着他的命。
此后若是醒了还好,醒不过来的话虞家得有人伺候,小小年纪为了救人受这样的罪实在不该。
针术上他逐渐有了自信,却也没有绝对能让虞山醒来的把握。
只能靠沈七月了。
“先去把太医开的药煎了。”
知道对于虞山的状况,现在着急也是无用,只能先把人带回去。
这边感谢胡太医也需要一来一回,先让虞山喝些灵泉熬的热汤药进去顶一顶。
“敢问刘大夫师从何人?”
看着刘大夫熟稔且精湛的针术,胡大夫越发欣赏这个乡野神医。
也不怕被人防着,直接就问了出口,还介绍了自己:“我是京中胡家排行第三的胡景明。”
“这……我就胡乱学学的,胡乱学学。刘家村的赤脚大夫刘半昌,上不得台面。”
一听刘大夫说是胡乱学学,胡太医立马知道刘大夫是不想暴露自己,医术虽说能造福百姓,可每家都有祖传的医术,一般来都是不可外传的。
胡景明能理解刘大夫的说辞,故而不再多问,只是会细细观察他金针入穴的深浅和拔针的间隔。
都是他熟悉却从未见过顺序。
“老太君可舒服些?”
“啊~亏得你每天都来,舒服多了,要不是七月丫头说你只来七日,我真想每日都被扎一回。”
“老太君说笑了,针灸本是巩固,不可长时间依赖。”
按沈七月的说法就是,次数多了下次就容易无效,很可能会增加针过敏,特别是他们用金针的。
金针希而软,易折,考验的就是医者的手够不够稳,力度得不得当。
胡太医吃了些软食,见老太君无事,他也不急着回京,竟然想跟着刘大夫回百姓堂看看。
刘大夫吃不准沈七月的意思,去问过后得的准话:“先送我跟虞山回去,带胡太医好好逛逛,有问必答。”
“好的,东家。”
这是沈七月对胡太医的感激。
刘大夫立马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胡太医:“太医大人,我家东家答应了,晚些我再带您去东家的铺子吃饭,您北方来的,那饺子可谓一绝!”
“别这么生分,同为医者,你就叫我景明吧,我叫你半昌如何?”
“哎呀,这可怎么使的。”
“使得的使得的!”
两个一大一小医者就爬上了马车,好一会儿才想起,沈七月和虞山还没来,刘大夫尴尬地去请。
沈七月这才在小厮的帮助下带着刚醒的虞山过来了。
“醒了?”
胡太医看着虞山趴在秦府小厮的背上,睁着眼睛与沈七月说话,眼珠子都要瞪了出来。
他开的药有这般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