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区别(2/2)
这两个字究竟有多大的份量,王昭并不敢轻易放下心来,但事不到眼前,也尚且愁不到那里。
他近前一步,少有的端出兄长姿态,倾身抱了抱她:“三妹妹,我愿你一切愿想,尽能成真。”
带着王昭这一句祝福,谢冉转日便携了两王启程回京,一路风平浪静,踏入金陵那日,正是立夏之时。
一番繁琐冗长的大迎旋师之礼,从进城到赐宴,来来去去便折腾了一整天。第二日杨衍下了早朝之后在清明殿召见她时,方才得了机会好好将她看个清楚。
“瘦了些,脸色也不好。”这样说着,他自己脸色也跟着不好了许多。彼时两个人坐在偏殿里说话,谢冉难得的少言寡语,他看着只觉越发不好受,半天,问了一句:“这回打了胜仗,却不高兴?”
谢冉搁了茶盏,挑眉调侃道:“我看你也没有多高兴。”
杨衍也不与她计较,只道:“三面开花,如今只安生了一方,你的事儿完了,其他地方还乱着呢,朕哪来的高兴。”
她不以为然:“都是一条线上拴着的,拔出萝卜带出泥,南境已定,西北两境之盖棺自也都是指日可待的。”
杨衍闻言暗忖一番,半晌笑道:“你看起来很有信心。”
那声浅笑里颇有些意味深长。
谢冉与他对视一眼,交换了神色,却没答他这话,将茶饮尽,启口话锋一转,却是问道:“我带回来的人,兄长打算如何处置?”
杨衍一早料到她会为那两个人说话,但也没想到她这话说得这么早,心里有些烦躁,压了压未曾发作,只说:“你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
谢冉倒也坦诚,明明白白不遮不掩的便将自己的请求说了。
之后,杨衍看着她安定目光便充满了诧然。
“你为……老七求情,却要朕按律法处置老六?”
那个‘要’字听在耳里,颇有些不合礼数,谢冉有意纠正了一句:“是请求。”
她说着,态度认真无比,目光恳切至极:“您如何处置温王殿下——或宽赦或处死,都与我无关。我没话说。但是彻儿同渊清,我求您网开一面。”
杨衍打量着她的神色,此间心头纵有千般疑惑,却也没急着问,想了一想,语气不怎么太好道:“你当天下人都没眼睛?按罪过,两王可算是不相上下。”
谢冉点头,神色中可见早已料到这点:“我知道。不过只要您答应,我可以让这网开一面变得顺理成章。”
他眼里闪过些惊疑,缓缓地,脑中将许多事情翻覆一过,渐渐捕捉到了些关窍。
“……你把袁澍识放到老七那边做暗线的时候,就将这一层考虑在内了?”
就算他要赦清王,如何让那网开一面变得顺理成章?此刻想来,从被安排到敌军阵营一边的袁澍识那里切入便最便宜。
而谢冉在听到他这句猜测之后,坦坦****的未曾反驳。
沉默了好一会儿,杨衍眉头更深了些,启口唤道:“小妹,”
谢冉目光不变,沉稳又安静。
他语气里都满溢着担心,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她既能为杨彻说话,能将保全他的功夫安排到那样早的时日之中,为何对杨律,却能做到不说一句话呢?
谢冉知道他在问什么,可却并没有要说的意思。
她只道:“我要为彻儿、渊清求情的那些理由,早在当年云府灭门时便已经同兄长说过了,如今实在没必要再来一回老生常谈。许与不许,都在您一念之间。至于温王……”还是顿了顿,继而方道:“他身上罪名不少,外人只见到此番两王起兵,罪名不分彼此,但个中内情却很分明,温王筹谋叛变已经数载,而清王……”
她看着杨衍的眼睛,明知这一句说出去他会动怒,但还是不闪不避的说道:“他只这一回冲动行事,怎么,也算情有可原。”
果然,随即便传来杨衍咬牙切齿的声音:“情有可原?”
“兄长,”她未曾想以往一样与他争辩,也不知是升华了还是厌倦了,此间却是颇有些急切的劝道:“彻儿不是真的想要推翻您取而代之的,他为什么会走这一步……您其实很明白,只是不愿意去想罢了。”
杨衍垂眸看了眼她急切之中握上来的手,默然片刻,仍是质问:“朕是君,他是臣,他背叛了朕,而你说他情有可原?”
她还是没答这话。
“我求您,兄长,您好好想一想好不好?他与温王是不一样的,您知道的。”
翻来覆去,只是在说一个区别。
那两个人,实则也确是有区别的,只是他如今真不想顾及。
许久之后,他将手从她手中抽出来,音色微冷,道:“你这段时间太累了,如今回来便好好歇歇罢,有空多来宫里看看你姐姐,其他的事,就不要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