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二)(2/2)
闻玄微一颔首:“说。”
站在那儿的少年抬起波澜不惊的眼,直视着面前位极人臣的人,问道:“建和帝之死,是否与您有关?”
闻玄微微一怔。
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个问题。
他有点不知道谢执是怎么想的了。
“你何以如此想?”他问:“昨夜既然去了清明殿,你也应该知道,元等身上是有我大乂布下的一条线的,两年的诱导渗透,就为让他易了元岢这个储。此线的主导之人就是我,行事之处,甚至还要虎贲府来配合,这样的血本之下,他长命百岁对我才有好处啊。”
他又怎么会想让元等死呢?
可谢执却很坚持,这样的答案未曾让他满意,他直接道:“您未曾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闻玄笑了。
他摇头,目光直视着少年,满满的是坦然与不解:“无关——元等之死,与我、与紫宸府,俱无关。”
谢执默然片刻,长长吐出一口气。
——他很少有这样情绪外露的时候。
闻玄正待提问,却看少年垂衣拱手,一揖到底:“若谷拜服。”
服啥?
闻玄疑惑了好一会儿,渐渐有了些想法。
谢执直起身来,见他一脸的不解之色,便道:“我戌时一刻在翠竹林得到元等驾崩的消息,不到一盏茶,宣召入宫的口谕便到了。紫宸府的消息再快,左不过也就是半个时辰上下的差别,能在如此短时之间运筹出此等应对之策,天下无人能出君之右。”
果然。
闻玄往后靠了靠身子,目光一瞬不错的打在他身上,双眼微眯:“你能推出我的整场应对之策?”
谢执没有直接回答,启口道:“父亲曾说过,姐夫在军中,从来以攻为守,从不做抵挡之辈。是以在应对近在眼前的秦魏之事,别人想的是如何亡羊补牢,然这洞太大,早已不是能轻易补上的了,这种时候,我想凭您的手法,第一时间想的,应该就是要让洞破得更彻底、更大一些。”
他说:“——您会推助秦魏联手。”
当然了,此事也有一个前提。只是针对那个前提,谢执并不知道他要如何做。
闻玄的眸光越来越深,沉吟道:“说下去。”
“至于兰陵伯——”谢执道:“我想,秦魏同盟的事一旦尘埃落定之后,要不了几天,就会传来李承光、萧放两位将军的溃不成军的消息。”
心头的意外之情如同烟花般朵朵炸裂,水红的唇已经缓缓勾起,他问:“为什么?”
谢执面露一丝极浅的微笑,道:“您要送萧然一份大功劳——没有什么比在紫宸府兵败之时反转战局,打败两国联军来得更合适了。不过我想,为了来日名正言顺的除掉他,恐怕这功劳里也会有不少的隐患,只是他自己不会发现罢了。”
他说完,看闻玄不曾言语,便又道:“我能猜到的只有这么多。不过是个大致方向罢了,至于您要怎么不露声色让萧然获胜,再给我十个脑子我也不可能猜到。”
他的自知之明一向可贵。
许久之后,闻玄问:“你就这么相信我有办法获胜?秦魏联军是北境的噩梦,若能赢得容易,我又何必费两年时间,只为换一个性情路数更为温和可控的魏国储君?”
这一点,谢执也想了。而在闻玄种种让他意外到愕然的聪智之外,这一环更是尤其让他对眼前之人生出敬畏之心。
“易储,大抵是因为若能太平,您也不愿战争罢。”
他这样说。
——其实,听起来是有些可笑的。身份如闻玄,他的滔天权位无一不是来自于动**江山,有仗可打。他的厥功至伟,在帝王还需要他的苍旻剑去打天下时,便是光耀荣极的所在,而一旦等到战争这群飞鸟尽,那就成为了功高盖主的隐患,古来又有几把良弓是有好下场的?可以说,战争成就了他,亦是他的保命符。
谢执相信,闻玄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可他依旧渴望太平。
“至于我为何会相信您——亡羊补牢纵使困难,但胜算也有五成,您这招看到这一步,放在谁眼里,都是自取灭亡。”
谢执道:“您既然愿意担着个风险,也就说明在我看不到的那一半筹划中,您有超过五成,甚至极可能是十足的把握。”
话音落地,随之,是长久的无声对视。
“就凭我给你的一句话,你就能推断出我的整场安排……”闻玄缓缓笑开了,不住的微微点头,眼前的人,似乎也同记忆中的某个人有了某些重叠之处。他赞:“不错,相当不错。假以时日,我未必及你。”
对这句,谢执内心不置可否。
他说:“若谷尚有一问。”
闻玄颔首示意。
他声色平静,问:“姐夫可曾想过,‘舆图换稿’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