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敦柔郡主(二)(1/2)
心思澄明吗……?闻玄将谢蕤的话反复想了几遍,终是自嘲般垂眸一笑。
“不过是草莽寒门走到紫宸府的路太长,漫漫数载,比旁人多看了几幕戏罢了。”他说罢,颇为玩味的看向谢蕤,半晌,道:“只是郡主年纪轻轻,却是看得太通透了,未必就是好事。”
谢蕤闻言,却是一笑,流畅回道:“看得清楚是一回事,做不做得明白却是另当别论。别人不通,您难道还不明白么?”
目光交汇处,似乎有些相通,就这样诞生,澎湃。
片刻后,闻玄连连点头,轻言道:“不错,闻玄疏忽了。”
萧放的目光从这个人看到那个人,总觉得眼前的氛围很是微妙。明明是才刚相识的两个人,可这言谈目光所及之处,俨然却是故交一般的味道,就像,就像……
他心头一动,是了,就像佛祖拈花,而迦叶一笑。
他暗自将心神一定,不大敢让思绪朝那个方向走去。
于是萧放便先开口转了个话题,道:“对了,这个时辰,郡主如何这样一身行装在此?”
谢蕤看了眼自己的素净短打,解释道:“上午送家姐出城回返南疆,一路送的远了些,这就耽误到了这个时辰。”
“也是难为嗽玉郡主了。”萧放叹了一句,目光落在无波无澜的茶盏中,不由自嘲道:“身在京华,心系边关,这等报国之志,委实让我等须眉汗颜呐!”
谁知,他话音落地,不到顷刻,那厢却传来了谢蕤的忍俊不禁的低笑声。
闻玄与萧放对视一眼,尽皆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
谢蕤自觉失礼,奈何却也没忍住,只等笑够了,好不容易将神色一稳,这才道:“将军大可不必汗颜,我家二姐心系边关是不假,但绝非如尊驾紫宸府诸杰一般,是为着酬一腔报国之志。”
他们不会知道,谢蕤说这话时,心里想的是,倘若萧放这话被自己姐姐听到了,还不知道她会觉得多可笑呢。
萧放闻言就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解的请教道:“萧放愚昧,但请郡主赐教?”
谢蕤饮口茶缓了一缓,指尖划过杯沿,恍若无心般说道:“她不过是个女孩子,远没有家国天下的宏图,不然八方六合,凭她的本事,自也不会去守南疆、打南诏了。”
她这话说得太平静,也太自然。闻玄没能找到这话中的因果,却对嗽玉郡主越发有了兴趣。
他想了想,勾唇道:“太平女帅声名在外,嗽玉郡主诚然是有勇有谋,只是她干的是保家卫国的勾当,不为报国,还能为何?”
“‘勾当’?”这两个字显然让谢蕤吃惊,她觉得周身的血液隐隐有些发热,已经许久未曾有过这样棋逢对手的感觉了。眸眼发亮,她紧盯着他问:“……上将似乎并不屑于自己一柄苍旻剑构筑的赳赳伟业?”
闻玄不置可否,只道:“再光辉的理由,终究做的也都是杀人如麻之事,有什么可骄傲的?”
“哦……?”她脸上的笑意已经毫不遮掩了,语速都跟着急切了起来:“我是否可以理解为,于您而言,只要依归是好的,过程纵使不堪,也可屈己为之?”
他微作一思,从容笑道:“那要看这依归于谁而言是好的,过程又是对谁来说才是不堪的。”
谢蕤朗声一笑,声音高低如常:“那将军纵横沙场,任马蹄踏碎他人家国,拓土开疆,自己手里累积了无数杀孽,到头来不过是为了杨家的天下再多一块版图而已,如此以万人白骨、千家悲喜,供养一姓之喜怒,也是值得的?”
一语动京华。
她一语毕,萧放手中杯盏一颤,险些就此落地。等他回过神来,连忙起身四周一看,眼见并无隔墙之耳这才算安心,可回头再一看坐上两人,却是无论如何都放不下心,生怕谁再说出点什么犯上之言。这样一想,萧放索性也不坐了,向闻玄报备一声,便亲自出去给他们两人的茶局望风去了。
闻玄倒是不以为意。让他惊讶的,是谢蕤能说出这番话,而非这话里的犯上之意。
谢蕤还在目光灼灼的等着他的答案。
他饮了一口茶,看了眼谢蕤,问道:“不知这话嗽玉郡主如何答?”
谢蕤闻言一笑,只道:“我姐姐不需要回答这话呀。”
放眼处,清灵通透,斑驳狡黠,闻玄一怔。
这丫头,果然聪明,自己竟被绕进去了。
他点点头,眸中包含着十分欣赏的浅笑,缓缓赞道:“郡主是很聪明。”
谢蕤面色舒缓,似乎是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憋了许久,如今终于有机会过一过瘾,整个人便都跟着自在起来了。
“雕虫小技罢了,上将别当真才是。”她亲自动手为两人添了茶,往雅间外望了一眼,笑道:“倒是萧将军的胆子是应当练练了。哪有连死都不怕的人,却要怕一副三寸之舌的道理?也不想想,若非万全,我又岂会如此张扬肆意?”
闻玄淡然一笑,道:“他是做够了惊弓之鸟,不得已小心为上。”说着,也朝外看去一眼,一时便有意感叹了一句:“兰陵萧氏……今非昔比啊!”
此一语,自是有心试探,谢蕤心中分明,却也无意遮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