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运河造船记 > 第八十五章大唐中兴一场传奇

第八十五章大唐中兴一场传奇(1/2)

目录

苏韵回到杭州产下麟儿刚满三月,万石大船在大学士们的非议之中下水,这一天唐代宗和升平公主从长安乘木兰舟到达杭州。

在杭州钱塘江畔、长安镇旁,一艘楼船入水,此船可承装万石之多。

唐代宗站在这大船的雀室,笑眯眯的问着身边的苏韵,“俞苏氏,这船该是叫什么名字比较好?”

“请陛下赐名……”

“赐名?这船是你建造的,是我大唐建国以来最大的船只,堪称是造船史上的奇迹,这艘船是我大唐兴盛的标志,可谓是中兴代表,足以载入史册的时刻,你竟然不为自己征求一点留名史册的机会吗?”

“陛下,船是大唐的船,造船的人的大唐的国民,这是大唐的荣耀,而非我一人的荣耀,必然是您,这人中之皇来赐名……”

苏韵的话让唐代宗的心舒服极了,他扶着栏杆,沉思片刻,笑道:“你叫俞苏氏,又是苏家老大,不如叫做俞大娘号吧……”

俞大娘号?陛下是不是取名不佳?

苏韵错愕的看着唐代宗,只听陛下爽朗一笑,“史官,此船朕赐名,俞大娘号。”

这一天俞大娘号被载入了史册,成为了唐朝造船历史上奇迹,更代表了唐朝中兴的开始。

苏韵望着那正常行驶的俞大娘号,泪水扑簌簌的落下,她经历过盛唐,经历过乱世,再次安定的社会让觉得得来不易,这中兴的唐朝,更让她欣慰万分。

她知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基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对自己文化的自信,才会有中华文明繁荣昌盛的延续,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苏韵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坚持着以工匠精神去实现大唐复兴的梦想。

她很庆幸,在安史之乱的动**之间,她周围的亲人都能够切身的体会到乱世不如太平,大国不容战乱,复兴不容危机,中华需要凝聚!

她这一生,生在中华,不悔此生,若有来生,再来中华。

因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也是中国人的根,更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她更知道人,之所以能够幸福,是要有一个安定的国家

国,之所以能够中兴,还要有一批为了这个国家担负起责任,知道唇亡齿寒的百姓与官吏。

大唐之所以可以实现复兴梦,必要有一批竭尽毕生心力,不断创新和发现,让后来者传承中华工艺,传递中华文明,记住中华风骨的大国工匠。

在乾元重宝肆虐之前,她注重培养一批中华风骨的大国工匠,将他们安顿在了鄞州和余杭造船坊,让他们衣食无忧,让他们殚精竭虑,为大唐复兴而努力。

在扬州大旱之际,她更是与父亲老一辈的伙伴并肩作战,靠着一腔热血和漕帮之人的血性,以曹王李皋和郭暧将军的智谋,平复了那场盘踞在江淮,影响京杭运河的水匪之乱。

即便是舆论汹汹,即便是一片不看好,在她的伙伴支持下,在国君的支持下,她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将一艘前所未有的大船建造成功。

如果说木兰舟的船上可酿酒养猪,那么她的俞大娘号必然可以开苗为圃,往来半年,金银以万计,婚丧嫁娶皆可在船上。

这俞大娘号是大唐的骄傲,更是大唐中兴的标志,她很荣幸成为了这艘船的创造者。

这是历史的宿命,也是历史的使命,而她不不负众望,不负华夏之名。

此时苏韵的鼻头有些酸涩,这一刻她的眼前飘过很多人,那些人有些名垂青史,有些遗臭万年,有些诗坛称霸,有些碌碌无为,可是她知道,那些人不只是她生命中的过客,更是见证这段历史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