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杭州渔民之乡(1/2)
杭州本就是鱼米之乡,这江南道,最是美丽便是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杭二州。
尤其是杭州,人间的明珠,更是吴国国君安顿其母,为其建造高塔的地方。
这杭州,天上人间的地方,这里的百姓有着杭铁头的美誉。
杭州的百姓,他们倔强,为了坚守原则,而倔强……
杭州的百姓,他们坦率,为了坚持磊落,而坦率……
这里是她苏韵的家,更是京杭大运河的尽头,这里……有着她的梦想,有着她的感动……
她看着那一双双渴望确认的眼睛,这都是她的乡村父老,这里都是她熟知的乡里……
她愿意给他们一个生的机会,也希望与他们创造一个历史的奇迹,一个名耀史册的奇迹!
苏韵看向众人,她的眼睛是那般的明亮,像是一个定心丸,让所有的人都为之安心。
那眼中的光芒,在告诉人们,鄞州和温州的田地是真的,老人、孩子和女人先去那边耕种也是真的……
这代表,在这大旱的年月,他们全家可以保存……
有些泪点偏高的男子,伸出手,擦着自己的眼泪……
苏韵感慨的看着这些为了一点米粮而感恩戴德的百姓,这些人,淳朴,他们是大唐的子民,更该是大唐的荣耀。
“各位,我苏韵说话算数,阿焕说的话自然是也算数,至于王爷,更是驷马难追的有信君子。各位,在你们安顿好家人之后,十日之后来这里,老地方,老时间,报名……我给你们的女眷和孩子船票……不取分文的船票……”
苏韵有些哽咽的说道。
“苏家大女郎,为什么你不取分文?我们这么多人,少数十万人……这么多的人……”
“对啊,苏家大女郎,即便是你们家底殷实,也不该这般的败坏……”
“我们不是那般贪得无厌之辈,你肯借给我们田地耕种已经是大好人,大善人了……”
“苏家女郎,你该收起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希望你为了帮助我们家财散尽……”
这些话暖了苏韵的心,有这样的一群百姓,他们不过是乞求温饱,也许是一碗米汤,也许是几碟小菜……
只要能够维持家人的生计,他们不愿意乱拿别人一针一线,他们不愿意让善人不得好报……
这群人,是那般的善良,即便是穷途末路,却依旧想要他人有退路……
这样的乡里,是那般的可爱,让她的泪水不禁的留下,一种感动的泪水……
“我身为大唐的女校书令,我有责任福泽一方水土,我有义务将一方水土的百姓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这是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仰。很多人,在晋朝中期,那场五胡乱华的时候嘲讽我们华夏族人……”
苏韵吞下了留在嘴里的泪水,也顾不得擦掉眼泪,声音哽咽,语言赤诚。
“嘲讽我们华夏族人,毫无信仰。可是我们真的没有信仰吗?不,我们华夏族人一向都是有信仰的!若是那个时代的百姓,但凡有一点血性,敢于护卫这个国家,敢于跟那些践踏晋朝的五胡反抗……何至于河北华夏族几乎灭了种?”
苏韵的身上传来一波一波的冰冷,记忆仿佛打开,整个人仿佛穿越了晋朝,来到了那个五胡乱华,人吃人的时代。
仿佛看到了那些和骨烂的凄惨,那声声婴儿的啼哭……被烹煮的残忍……
仿佛看到了那些不羡羊的悲惨,那声声女人的嚎啕……是歇斯底里的哭泣……因为稚儿被沦为军粮的崩溃,几近崩溃的哭泣,几乎发狂发疯的挣扎……这种就是被乱棍打死,与那婴儿一般,成为锅中粮……
又仿佛看到了苦苦哀求的老人,走也走不动,爬也爬不动的惨烈,那声声老人的捶胸哭泣,是全家惨死的哀嚎,是难以控制的无可奈何,更多的是香火已断,生不如死的惨剧……
那个时代,河北的华夏族人,再也没有人的尊严,不过是两脚羊,不过是被敲骨吸髓的羊羔……
但凡晋朝的百姓强硬一些,又何必这般的凄惨?又何必人吃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