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初学河运谈判之法(1/2)
此时一个许久未听到的声音制度传来,那人叼着狗尾巴草,笑的很是灿烂,“谈判李林?有那么难?”
苏韵诧异的回头,看到从坤,此时再见从坤,这人已经不是前几个月那般的锐利,多了一些温和,但是依旧是吊儿郎当的。
从坤斜倚在桥栏上,手轻轻的敲着桥栏,“俞默煥,李林那个人只要给足够的钱便会谈的下来生意,又怎么会看方案?”
从坤大咧咧的伸出手来,抓住苏韵的手腕,趁着俞默煥皱眉的当口,拽起她就往桥下跑去,“你跟一个呆子在一起,会笨了,快跑!”
从坤一边跑一边狂妄的大笑着,是那般的恣意。
苏韵回头看着那沉了脸蛋的俞默煥,不安的抽着手,却被从坤抓的跟紧,“阿韵,离那个书呆子尽量远一些,我带你去渐渐这灞上的热闹。”
苏韵被他拽着窜过好几个小巷,来到一处充满馨香的地方,他将手指放在嘴唇之上,“嘘,我带你去看看好玩的,你且跟我紧一些。”
苏韵愣住,他这是想说什么?
从坤招了招手,这处院子的后门没有锁紧,她被从坤抓到了怀里。
那里有一处女冠模样的女子,那女子此时衣衫半褪,香汗淋漓,在她的上方有一个早就歪了玉冠的男子,正在卖力的动着。
从坤眼明手快的捂住苏韵的嘴巴,“嘘,不要说。”
“这是……”
“李冶,你不知道?”
“李冶?”
“看来你真的不知道呀。”
“我不知道。”苏韵摇了摇头。
“这李冶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她有很多裙下君子,比如那陆羽、刘长卿,还有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
从坤笑眯眯的说道:“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他指着那个已经陷入意乱情迷的女冠,“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这句诗词,她父亲就说她怕是妇行不检点,如今一语成谶啊。”
“这……”
“这李冶有个很好的朋友,跟她起名叫做薛涛,你可知道?就是成都的那个乐技。”
薛涛,她是知道的。这薛涛,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脱乐籍后,终身未嫁。
贞元元年,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
听说在那一次酒宴之中,韦皋被客人邀请赋诗一首,韦元礼七世孙,韦贲之子,出身京兆韦氏,排行第二十三。
虽然韦皋有满腹才华,可以就是让薛涛即席赋诗。
说起来,那薛涛也是一个奇特之女,小小年纪就神态从容地拿过纸笔,提笔而就《谒巫山庙》。
这诗中写道:“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那本就是诗词大家的韦皋看罢,拍案叫绝。这首诗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小女子之手。
首诗就让薛涛声名鹊起,从此帅府中每有盛宴,薛涛成为侍宴的不二人选,很快成了韦皋身边的红人。
随着接触的增多,韦皋就让她参与一些案牍工作。
这些事对于满符文才的薛涛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她写起公文来不但富于文采,而且细致认真,很少出错,非常让韦皋满意。
韦皋感觉让薛涛写文案真的是大材小用,便向朝廷报告,为薛涛申请作校书郎。可是按规定来说。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诗人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杜牧等都是从这个职位上做起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女子担任过校书郎。
而这薛涛却是得到了这样一个官衔。
苏韵自然是知道这个女子的,只是这个才女也算是个行为浪漫,与多人发生过感情的人了。
“这薛涛和李冶认识?”
“何止是认识?简直是一对天生姐妹花,一对好姐妹。这俩人都酷爱此道。”从坤捂着嘴偷笑起来。
“你带我来,就是看一场风花雪月?”
“不,让你见识一下东都洛阳之风,长安花开之艳,这风月之说,春宫之图,非轻言观看不能震撼。”从坤看着苏韵躲了躲脚,准备离开之时,却被从坤拉住了手。
“你难道不想跟那李林谈一下那个所谓的好生意了?”
“这好生意与我现在看到的这番又有什么关系?”
“可知道韦皋?那韦二十三?”
从坤大笑起来,“你定然认识的,对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