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爱民如子的新皇(1/2)
新皇继位直接把自己的几个弟弟封王了,让他们早点滚出皇宫,也好节约宫里开支用度。
接下来,就是完善法度,对于为国家抛头颅撒热血的战士,新帝直接完善法度。
从永盛元年开始。
实行募兵制,军人有军饷。
如果打仗受伤或年老不能上战场,会实行三种安置办法:一是保留军籍,薪水减半,在军队中从事后勤杂役工作,这个制度叫“剩员”;
二是遣返归农。朝廷给以一定的粮食、家属抚恤金,让其回乡,并免税免租免丁;
三是给予安家迁制或由原部队给以措制收养,不得沦为乞丐。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新帝把这句话悬于书房,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优待保家卫国的好儿郎。
他始终认为战争从来都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民族存亡的大事。
所以在战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士兵动员宣誓、整衣备甲之外,那就是粮草的准备了。
但是他父皇却欠了前方战士的军饷和,这无疑加重了军中不稳定因素,要不是九弟带神医去救了鹿将军,神医在城内发现了棉衣和粮食后果不堪设想。
神医这份功劳,新帝记下了,平定叛乱之后,一定要论功行赏。
他一直坚信“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土不往”。战争的胜利、国家的安全与合理的军人待遇息息相关。
新帝爱读历史,他之前就分析出历史上每当社会出现剧烈变动时,军人的社会地位、薪饷福利、家庭优待等问题,就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军人的优抚与保障政策,是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稳定军心、凝聚军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且士兵战死后,家庭经济往往遭受重创,京城世家子弟都不愿意将自己家好儿郎送往战场,现在他就要把自己的几个弟弟送往战场历练,作为表率!
为了让士兵战死后,他家里的孤老残幼能够生存下去,新帝直接减免死者家庭的赋役负担。
非常注重对士兵的优抚,无论是在战场上牺牲的士兵,或在平时发生意外导致残疾的士兵,朝廷都给以必要的抚恤,使军人家庭能够得到一定的补偿。
一是对残疾者的优抚。
主要是对因公致残的官兵给以一定的救助和照顾。政府终身给其平时衣粮的一半。作战负伤,士兵头等伤恤银30两,二等伤25两,三等伤20两。随军出征的子弟,跟役,奴仆,因战受伤的,也按伤残等级给予一定抚恤。作战负伤三处以上的官员和受伤致残的士兵,不论服役长短,退休后可领取在职俸饷的一半。
二是对阵亡者的优抚。
在战场上作战牺牲的士兵,主要有战死安葬、收录子孙和家庭抚恤等。阵亡士兵的后代子孙,有时还收录其为官或让其从军,以示对死去者的优抚;若阵亡将校无子孙的,其亲属也可录用。
…………
新帝颁布这些法律之后,发现一个可悲的事实,他穷了,本来今年又是水灾又是兵灾的,朝廷税收就减半了,现在还要花那么多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