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商榷灵渠(2/2)
孙家是赵国的肱骨之臣,百年前便是开国大将之家,经历多代,却依旧坚挺,在朝中名声威望都无人能及,孙太后垂帘听政,竟然无人有异。
队伍跑废了十几匹快马,终于已最快的速度进了大周,上报李韫善和周祯后,便被下派至各个天然河流的地界,想着法子,将这些河道联通,形成一张水网。
如此,今后富饶之地的粮食便可最快捷地运送至各地,省下了不少人力财力。
李韫善自是高兴万分,设宴款待赵继斐。
周祯为此不快了几日,见李韫善即将不耐烦,还是委委屈屈地出席了。
赵继斐眼见灵渠都已经规划完毕,航运开通便不再是难事,日日旁敲侧击李韫善,催促她尽快随自己回赵国。
孙皇后的竹简一封比一封短,内容却是一次比一次焦急。
虽然赵王看着还算精神,但孙如喜总觉得他像是只剩下一副皮囊,被楚乐缇牵着线,操控着神情对话。
她再次给赵继斐传信,要求他一旬内必须起身返赵,即便赵王没救了,他也得回来办丧事,若是被乐妃和李景善搅和了登基,赵国局势不知还会陷入何等境地。
赵继斐虽是着急,却也不能直接将李韫善绑了,塞进回程的车马中。
只能一遍遍地含着泪,用湿漉漉的眼神看着李韫善。
他面容稚气未脱,生得清俊秀美,带着与生俱来的贵气和阳光,若是在军中,定是李韫善最喜欢的部下。
“既然灵渠已经商定确凿,不知摄政王何时愿意兑现诺言呢?”赵继斐眼神恳切,看得周祯极为不悦。
他借着宽大的袖子遮掩,悄悄揪住李韫善的袖角,狠狠揉搓几下,见那一团明黄袖子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才放开。
李韫善又好气又好笑,她不动声色地伸出手,握住周祯作乱后便要躲开的手,使了几分力气捏住他的手掌。
李韫善作为将军,力气自然是大的,握得周祯生疼,又不好在面上表露出来。
只能睨了她一眼,忍气吞声地伸出另一手,轻轻摸了摸她手背,才讨饶似的抽出了手。
李韫善笑着举起酒爵,“多谢太子殿下相助,答应你的事情,本王自会做到,三日后,便随你出发,如何?”
周祯早有预料,但终究还是不情愿。
若是单是为了杀李景善和萧乾,他定是不会愿意放李韫善一人前去,可那是她的生父。
周祯知道李韫善心中对于李衡盛的仇恨,皆是因为她曾经如同小牛犊一般深深地倾慕于父亲,可父亲却并未展露出丝毫的舐犊情深,反而利用她,背叛她。
李韫善渴慕父爱,但却深深地警醒自己,认为自己无须父爱,久而久之,连自己也骗过了。
但周祯知道,因为她看向那位管自己女儿叫囡囡的太尉时,眼中满是羡慕。
赵继斐大喜,连忙举起酒爵,笑道:“多谢摄政王!”
他将酒一饮而尽,喜笑颜开,看得周祯觉得格外刺眼。
以至于赵思绯上前来想与他共饮时,都未来得及躲开,便已经被她倒好了酒。
李韫善似笑非笑地看着周祯,“陛下,美人亲手所添,真是好福气。”
周祯脊背有些发毛,但还是因为心中不快,有意想气一气她,将酒爵举起,饮尽了那杯酒。
赵思绯纤纤玉指,染着艳丽的红指甲,整个人都透着一股与年纪不相符合的媚意,硬生生得冲淡了她与李韫善那微弱的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