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江海潜寻 > 第1章 楔子

第1章 楔子(2/2)

目录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冬,寒气砭骨,一艘东印度公司遣出的商船“哥德马尔森”号,载着满满当当的瓷器、黄金,从中国南京驶向荷兰阿姆斯特丹。航行不足二旬,“哥德马尔森”便在中国南海水域触礁,沉没于碧海深渊。

南海海域,浩渺无边,要找准沉船位置殊为不易。不过,哈彻细致查阅档案,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物探、打捞技术,还是找到了“哥德马尔森”号沉船,清理盗捞出清康熙年间的青花瓷器百万余件。

就在哈彻所雇的船员欢呼雀跃时,他却做出一个丧心病狂的决定:将百万件瓷器砸碎大半,只保留23.9万件青花瓷器,和125块金锭。为证沉船的身份,他还保留了两门刻着缩写为“Voc”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青铜炮。

此举无他,不过是为了炮制“物以稀为贵”的假象,以此来迎合收藏市场的定律。

再后来,这种盗捞文物、摧毁文明的极端劣行,确实也为他赢得了2000多万美元的“报酬”,哈彻一跃而为当时“最富有的捞宝家”。

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盗捞者,哈彻冷静地将那些“战利品”拖到公海藏匿起来,这之后才以“无人认领的沉船允许拍卖”的国际公约,拿到了拍卖许可,委托荷兰佳士得拍卖行组织公开拍卖。

这才有了1986年4月的那场中国文物专场拍卖会。

盛况空前的拍卖会,在欧洲收藏史上也是绝无仅有。中国驻荷兰使馆得知消息,急电国家文物局。然而,国家文物局文物处的负责人,很快就傻眼了,无论是国际公约、海洋法,还是我国的法律条文,都寻不到控诉、罢止此事的有效依据。

无奈之下,国家文物局只好派出了古瓷专家,前去阿姆斯特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