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4(1/2)
世凯马上想到了皇族宗社党,京城内最想至他于死地的也就是皇族宗社党了。
不过很快十六名刺客就被捕了,经过审问才知道,这些人有的是同盟会会员,有的是北方小团体的成员,他们因为不满南京临时政府拱手让出果实,因此想到了刺杀袁世凯。
这次刺杀给了袁世凯机会,本来对他产生怀疑的隆裕太后,又信任起了袁世凯,接着马上给袁世凯封了个爵位。
袁世凯做为慈禧身边的红人,自然是深得隆裕太后的信任,因为隆裕太后是慈禧的侄女,不过良弼等皇族宗社党的揭露,让隆裕太后之前一度对袁世凯丧失信任。
皇族宗社党那边的确想要杀袁世凯,只是被人抢先一步罢了,良弼第二天进紫禁城,向隆裕太后建议,先罢免袁世凯,让北洋军群龙无首,在以禁卫军挟持北洋军,依旧可以稳定北方局势,让大清保住北方的半壁江山。
这个计划很快就被袁世凯给知道了,袁世凯一听顿时浑身凉飕飕的,连忙急电唐绍仪,让汪精卫潜回北京。
汪精卫返回北京后,很快就和袁世凯筹划了一起刺杀良弼的行动。
1月25日,良弼刚从紫禁城内出来,迎面就走来一个男子,这个男子递出一张衙门的公帖,说是有急事禀告。
良弼在轿子中刚接过帖子,马上就听轰的一声巨响,紧接着,良弼的左腿被炸伤,行刺者当场死亡。
良弼遇刺让清廷上下震动,清廷为了保住良弼,连忙去请西医来做截肢手术,良弼只是被炸伤了一条腿,还可以继续为朝廷效力。
此时清廷上下已经没人了,袁世凯权倾朝野,把那些满族权贵都打发回家去了,唯独剩下良弼这个精明干练之才。
因此良弼也被清廷视为最后的希望,隆裕太后不肯退位,显然是因为良弼的阻挠,让隆裕太后生出了一些希望和侥幸。
“没炸死”袁世凯在外务部密室里惊震道,汪精卫回答道:“是的,干爹。”
“嗯让我想想。”袁世凯左右渡步,走了几个来回,突然拍手道:“有了。”
汪精卫翘首倾听,只见袁世凯说道:“去叫赵秉钧来,让他以探望之名去见良弼,找个高明的中医去给他去火毒。”
“以药攻之”汪精卫小声问道。
“不错。”袁世凯点头说道,汪精卫不由又对这个干爹佩服交加。
大概半天之后,赵秉钧接着探望之名去见了良弼,还带了一个中医来给良弼祛火毒,良弼没有多心,便让中医给他拔罐等等。
结果当天下午良弼浑身疼痛交加,撑了两日便一命呜呼。
当天隆裕太后在寝宫里歇息,就见一个小太监慌忙跑进来,悲切的喊道:“启禀太后,良弼大人没有了”
“什么良弼怎么了”隆裕太后惊坐了起来。
“良弼大人去了。”小太监回答道。
“怎么去的”
“被人用药毒死的。”
“是谁”
“是赵秉钧”
隆裕太后听了差点被吓破胆,连忙传令翌日召开商讨退位的会议。
第二天,来的人只有赵秉钧,而那些满族大臣,全都被袁世凯打发回家去了,隆裕太后哭着对赵秉钧说:“赵秉钧呐,去快去和袁世凯说,一切都好商量,保全我母子性命要紧。”
清室退位的消息传出,禁卫军没多久便失去了控制,在这个正月封锁了北京城城门。
禁卫军扬言,要将袁世凯等内阁人员吊死在四大城门楼子上。这时候冯国璋不知道什么原因,也开始站出来为清廷说话。
袁世凯连忙赶去见冯国璋,劈头盖脸的对他说道:“你可知英雄盖世的项羽败在何处他败在妇人之仁,败在认不清大局。”
冯国璋的立场被袁世凯这么一训,马上又转变了。
当天,冯国璋前往禁卫军军营,禁卫军士兵将他死死围住,冯国璋说军势大,你们去和军作战,京城的皇族谁来保护禁卫军士兵们说,大清没有了,禁卫军肯定会解散,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
冯国璋随即手持南北议和之优待清室协议登上高台,宣布禁卫军永远不会解散,官兵待遇一概照旧,如果不相信冯某,可以派遣两个代表日夜跟随,如果冯某做不到,随时可要冯某性命。
实际上这些禁卫军暴动,只是舍不得优厚待遇而已。
一场兵变就这么消除了,刚过新年的北京城此时弥漫着一股迷茫与兴奋,人们发现大街上已经有人开始剪辫子了。
从南京那边也传来新年历,上面昨天是辛亥年,右边是公元年。百姓很困惑,今后是叫辛亥年呢还是叫公元年,或者是宣统三年
1月30日,正月初七,清廷下诏正式退位,统治了中国两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寿终正寝。
消息传到杭州,夏钧对这个结果依旧不能完全接受,因为他并不赞同清室优待协议,因此之前谈判中他没有在这份协议上签字,而是南京临时政府签了字。
不过夏钧并不急于一时,这比帐以后慢慢算。
这个新年,夏钧办了个春节晚会,晚会上从军中亲来了文艺队进行表演,文艺队演唱了夏钧抄写、整改的歌曲歌唱祖国、华东军魂等歌曲,这些歌曲的歌词多被他修改了一遍。
这次晚会除了华东临时政府的人员外,还邀请了众多工商业人士参加,这次晚会的表演节目除了演唱外,小品也被搬了上去。
这些小品主要是给百姓普及政府政策用的,故事都和政府政策有关,有关于农民免税政策的小品,有关于救济贫困户的小品,也有关于鼓励工商的小品,更有改朝换代,鼓励人们恢复汉人衣冠的小品。
考虑到各地普通话不普及,夏钧让人录制下来后,再让地方用当地方言配音,然后再由放映员带到乡村去放映。
不过在这个春节,夏钧的华东临时政府被人告上法庭,状告华东临时政府的是清廷邮传大臣盛宣怀。
事件起因是华东临时政府攻克上海时没收了轮船招商局,不仅没收了官股,连盛宣怀的股份也一并没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