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川边情诉 > 第11章 遥思古匠人

第11章 遥思古匠人(1/2)

目录

笔者对石宝山”的叙述还在进行中:

红砂石的石宝山,是千万年屹立在祖国的西南方,有色彩、有形状、有故事、有传奇、还有沉淀已久的寄托与追逐。

令人多了几分感动的是:见过不少的雕刻,多数是在白砂石上留下与情相关的种种人物花草、名人字词妙语、辉煌历史。不乏精雕细琢,感人至深。

而少有见地的这方“拙雕”,记载在这里的细细的红砂石上,它是一堆堆的膨隆之山,酷似带有活性力度的色彩肌肉群,又像始终不歇的表达着有血有肉的生机一派。

我们曾无数次了解到:我国新疆.阿克苏的拜城红石林,也有沟壑深嵌万端的红色的断崖、也带着色彩的昂扬、有着凛冽层次的凸显;象万古荒原上的古堡、西域大地在褐红色的雅丹地貌下感受到一种坚韧与狂野。这样的色彩凝练出的西域,使人免不了滋生悲切又雄壮的悟感。但它的片片断层,注定了桑苍的成就,断然无法在上面雕刻情思画卷及历史史册。

当然,只因有生机活性的人,才能有思路联想到这些,才能一时间的动情动力,在这难得的红纱石山上凿刻了实该诅咒的六层石头宝座上的“阿央白”。一时弄活了“石性”。带着他无以示人的思想固执,不知是否因此弄丢了石錾“饭碗”,一时声名狼藉,也许只留有收拾行囊回家表见“老婆”——这物欲至低的自相情愿之路。

但不得不说,那个时代的他!是当时的“情郎”。老天一定赋予了他高大的身躯和古铜色厚实坚厚的皮肤、满眼的坚定、满身的余力更有常人没有的信念。

苍天慷慨的给了他一堆大大小小的铁錾:才有历史走来的西南“细腻”,长长久久藏存于天地、有着红石遍染的密林深处。

苍天还给了他一组破开红纱石头的大锤,使他得张扬无比的“散开”那可以再生的无穷力量。

苍天也给他注入血中跳动的情思意动、带给他绵绵的思绪。

也能使得它震慑周围、施展个性:一半隐晦、一半张扬。一路弘扬、一点余味。

不惜留下当时就已明了的、也许不太在乎的远久骂名。

但这里一直流传着雄壮的故事:这样有着个性思想的师傅,可能从此另辟溪径,或再次冷静定位、发挥自己所能所长所好所思,带领一帮情愿跟随他的志同道合的匠人,寻找更深的山、甚至找到离奇山洞,去完成自己的思想构思——包括终生表达对道德经、佛经的诚实理解,带上自己固执又偏执的理解去任意发挥。再将终身杰作长长久久封存于地下,保存千年的曾经就不完全接受的固执己见。

不得不引得后人无数的猜测,代代相传,坚信确有其事。

康熙剑川州志中记载的剑川石宝山的山箐中有大型“洞穴雕刻”,称为“牛魔王洞”,“最宽处能容下五至六百人,雕有各类佛像”。

至今未寻到蛛丝马迹,成为大理剑川时至今日的一大憾事。也许与此有些关联,不得而知。

不少的人尊重这带着难堪的想象拙力,试图总结这一崇拜的传说,在结合历代存留无数的传说及故事中的大体细节,跳跃式的带着母语情节,去表达这些古代工匠,或称为那时的“持力青年们”执着的意念:

执念

天地赐石抖力轻

遥思夜想錾龛形

一边成史存芳古,

尚有此生不老情。

他们阵阵的錾石声响,是心中力量的赞歌,是表达灵魂的征服。相比留存千古的历史文化石刻,人间私下情怀一样绵长,也许有过之无不及,其中张显着灵魂的灯——是情、是爱、是心之所向。

它表达的语句多为“下沉”句,表示沉重:有力度、有敬重、有自信、有向往、有思考、有不屈,更有男女深情厚谊提炼后的心底触动与翻滚。这就是充满情意婉转的、白族语言表达中存有特色的:

Ya ya sai sai !

译音:娅娅赛赛!!

译意:压得起镇得住的心底话语!

有的像现在流行的一种歌词,一韵到底,多压仄声韵。也与古代“清平乐”相近似;有的张扬有力度、有情怀的奔放。也有用最普通的现代语言来表达这一份古代的工匠精神与长久的向往。

娅娅赛赛山石韵 (七则)

(一) 红石如雾

情奔心促,

刀錾石窟如注。

愿山中红石如雾,

万年永存,评说难顾。

凄风雨苦

沉思双眉紧蹙,

破石山,孤语诚笃!

铸情于心,何止万户!

情思泉涌如注,

圆目众绕难阻。

歇脚西亭草妒,

持錾诉情长路。

(二)六层宝座福禄

送走朝暮,

终日承孺扶雏。

思汝夜深难闭目,

无脉凌冬,一生一路!

六层宝座福禄,

三份求缘匍匐。

豪爽男儿风骨,

声声力量拨露。

(三) 薄技

沃土红山炫丽,

韶华苍老交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