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培养吴晟”(2/2)
他引领着有些疑惑的吴晟回到草庐之中,并未急于讲解高深的术法,而是让他坐在那些浩如烟海的典籍之前,尤其是那些蕴含着道家自然无为、阴阳变化至理的经典,如《道德经》、《南华真经》、《阴符经》等。
“修炼之途,根基为重。而根基之稳,在于明心见性,在于理解天地运行之法则。”老者声音平和,如同春风化雨,他开始为吴晟系统性地讲解道家思想,从“道可道,非常道”的玄妙,到“阴阳相生,冲气以为和”的平衡,再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心境修养。
他不再仅仅是回答吴晟的问题,而是主动引导,将术法的原理与道家的哲学思想相互印证,让吴晟明白,无论是“撒豆成兵”的造化之功,还是纵横捭阖的智慧运用,其背后都有着深刻的“道”作为支撑。
在这样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的指导下,吴晟只觉得以往许多晦涩难懂之处豁然开朗,不仅仅是灵魂力和对“撒豆成兵”的掌控在稳步提升,他对整个修炼体系的认知,对天地能量的感悟,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变化。
看着吴晟如饥似渴吸收知识、眼中智慧光芒渐盛的样子,老者心中暗自思忖,一个更为大胆,甚至有些惊世骇俗的念头逐渐清晰起来:
“修炼之途,世人多讲究纯粹,忌惮不阴不阳,不正不邪,恐正气不纯,邪气不足,最终走入歧途,万劫不复。此言固然有其道理,循规蹈矩,可保平安。” 他目光深邃,仿佛看到了历史的纵深,“然,天地尚且包容万物,阴阳本就共存,正邪亦非绝对。古往今来,那屈指可数、真正屹立于巅峰之上,超脱了门户之见、流派之限的绝世人物,哪一个不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其中,甚至不乏将儒之浩然、释之空灵、道之自然、魔之决绝……这看似水火不容的四家精髓,集于一身者!”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吴晟身上,看着他虽然天赋不算顶尖,却有着海纳百川的求知欲和不受拘束的思维潜质。
“此子心性质朴,根基虽源自道家,却未被完全固化。他来自东齐,那里正在发生的变革,其‘神为人用,人人比肩神明’的思想,本身就已带着几分打破常规、挑战传统的意味……或许,他未来的路,本就不应被现有的框架所束缚?”
老者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的光芒。
“若他将来真有那份机缘与魄力,有心去探寻那至高无上的大道,敢于走一条前人未曾设想之路……那么,老夫今日,不如便助其一臂之力,为他打下这兼容并蓄的根基!让他明白,真正的‘道’,无边无涯,可容万物!”
自此,老者对吴晟的指导,在原有的基础上,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依然以道家与鬼谷思想为主干,但在讲解之中,开始有意无意地引入儒家“仁者爱人”、“浩然正气”的理念,佛家“明心见性”、“慈悲为怀”的禅意,甚至偶尔会以超然的视角,剖析魔道功法中那些追求极致力量与效率的“合理性”与潜在风险……他并非要吴晟现在就去兼修百家,而是要在他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让他明白世界的广阔与道的多样性。
吴晟虽然大部分时间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前辈的学识渊博如海,深不可测,但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视野正在被极大地拓宽,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