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道”(2/2)
吴晟顿感压力巨大,额角微微见汗。他知道自己那点浅薄的见识根本不够看。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对着老者恭敬一礼:“前辈,您这个问题太过深奥,晚辈见识浅薄,实在难以回答。可否……可否容晚辈翻阅一下这些典籍,看看古人先贤是如何论述‘水’与‘道’的?或许能有所启发。”
他这番举动,既是实话实说,也是一种无奈之下的求助。他并未不懂装懂,而是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并愿意通过学习来弥补。
老者闻言,抚须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味,似是赞许,又似是某种期待得到了初步的回应。“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友能知不足而求学,正是治学之道。请自便。”
得到允许,吴晟立刻走到书架前。他不再像刚才那样漫无目的地浏览,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去寻找。他首先抽出了那卷《道德经》,因为他隐约记得里面似乎有关于“水”的论述。他小心翼翼地摊开竹简,借着草庐内柔和的光线,仔细阅读起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吴晟轻声念着,眼神逐渐专注起来。
接着,他又找到了《孙子兵法》,试图从中寻找“水”与“势”、“变”的关系。“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他完全沉浸了进去,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恍然点头,甚至忘记了身旁老者的存在,也忘记了自己身处何地。他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拼命汲取着古老智慧中的水分,并结合自身那并不丰富,却足够真实的修炼和人生经历,努力理解、消化着这些思想。
老者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吴晟专注翻阅典籍、时而喃喃自语的身影,澄澈的眼眸深处,那抹审视与考验的光芒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愈发清晰的欣赏与考量。
老者心想道:“此子,天赋根骨或许平庸,但心性坚韧,不惧艰难,能于绝境中觅得生机,此为其一;思维不受常规束缚,虽学识浅薄,却能凭直觉触及“道”之多元与动态的本质,此为其二;更为难得的是,有自知之明,不逞强,肯低头求学,并能将所学与自身体悟相结合,此为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