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和解(1/2)
小园比原先好了许多,但我们也不能长期带在我们的身边,她需要她妈妈的爱,还是会送回去,城市与乡村:一场关于傲慢与谦逊的对话
在喧嚣的城市中,老小区的一隅,发生了一场关于身份、地位和人性本质的深刻对话。这场对话的起点,是我和罗川决定将患有忧郁症的朋友小园送回她原本的家——一个由石梦姐照顾的地方。然而,我们的归途,却被一位自命不凡的大妈所打断,她以一种近乎刻薄的方式,将城市的繁华与农村的贫瘠进行了简单粗暴的对比,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的冲突。
那天,阳光斜洒在老小区的楼梯上,我和罗川带着小园,一步步向上攀登。刚踏入楼梯口,一阵阵刺耳的骂声便如潮水般涌来。那位大妈,站在自家门口,对着一个石梦姐骂着,肆无忌惮地发泄着她的傲慢与偏见。她的言辞中充满了对农村人的贬低和对自己身为城市人的优越感,仿佛城市的繁华与她的身份地位有着天然的联系,而农村人则注定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
“你个哈农民,你只有打工求生活,老子重点大学Z大毕业,老子退休干部,一个月八,九千,老子不上班都过好日子,你只有去打工才能求生活,你农村包围城市!你个哈农民!”大妈的骂声如同锋利的刀刃,割裂了城乡之间的和谐与理解。她的每一句话,都像是精心编排的剧本,旨在强调自己与城市文明的紧密联系,以及农村人在她眼中的卑微与无能。然而,这种极端的言论,不仅未能赢得周围人的尊重,反而引来了更多的鄙屑与不屑。
当我和罗川带着小园走到石梦家门口时,大妈的骂声再次响起,这次的目标直指石梦姐。那一刻,我内心的愤怒如同火山般爆发。我无法忍受这种基于地域和身份的歧视,更无法容忍大妈对石梦姐的侮辱。于是,我毫不留情地回击了她,用她自认为的高贵来讽刺她的无知与傲慢。
“大妈,你真给城市人这个名字刷了金,说的那些话我们农村人还真没听过,你把城市人的文明全表现出来了,你真不愧是Z大的毕业生,语言艺术那么好,要是Z大的毕业生都象您,岂不是让夏国热闹非凡!”我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戏谑与嘲讽,却也透露出对农村人尊严的扞卫与坚守。其实,我虽不是这个城市的人,也是从小生在庆江大城市的人,但我深知,城市与乡村之间,并非只有繁华与落后的区别,更有着无数为了生活而努力拼搏的人们。他们或许来自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身份,但他们都值得被尊重与理解。
罗川见状,也站到了我的前面,“大妈,您的工资那那么高,我爷爷扛了一辈子的枪退休工资才六,七千。您这Z大毕业的是与众不同,小雅,我们在北清教书才六,七千元,我们的选择是对?还是错”?
用他爷爷退休工资的微薄与大妈的高额退休工资进行了对比,进一步揭示了身份与地位背后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他的话语,如同一把锐利的剑,刺破了大妈自以为是的防线,让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