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秦攻略 > 第324章 新帝不会说的那些话

第324章 新帝不会说的那些话(1/2)

目录

第324章新帝不会说的那些话

这份文书所写的是西域车师国的骡马价钱,以及最近往来楼兰国的驼队数目。

等妻子端著一碗面而来,扶苏这才将女儿送入她怀中。

王棠儿道:「衡儿给父亲去信了,说是他要离开颍川去楚地了。」

扶苏颔首道:「我看过陈平的文书了,他们两人的行程很顺利了。」

夜色深了,深秋的寒意正在涌入大殿,扶苏将自己的羊毛大给妻子披上。

在将桌上的文书都整理好之后,夫妻俩这才一起走回高泉宫。

深秋的寒风吹过咸阳,在宫墙间还有风的呼啸声。

倒是今夜的月光很不错,回到高泉宫时见到王婆婆与田安正在收拾著殿内。

王棠儿抱著女儿先去休息了,扶苏坐在殿内还在看著文书。

如今的西域依旧蛮荒,且人口单薄,听说月氏人用黄金铸造了一座神像,乌孙的古道上还有很多星罗棋布的小城。

今年西域进献的毛毡帽子上还有一颗珍宝,那是一颗琉璃珠。

在西域的荒漠与雪山之间,现如今在丝路上的一座座古城与诸多小国,他们与如今的大秦而言,就像是另一个文明。

自河西走廊建设以来,西域与秦开始接触往来,两地之间的人们也开始有了联系。

换作以往,有匈奴人的隔绝,鲜有西域商客能够穿越匈奴人的封锁来到关中。

两地的交流,让河西走廊越来越繁华。

翌日,早晨的关中大地上还结著一层白霜,扶苏早早就去了廷议。

直到午后,用了午膳之后,扶苏见到了太学府的王夫子。

太学府的府丞王说著近来的支教进展。

距离去年皇帝下令扫盲已过去一年,今年的皇帝依旧关注支教之事。

这位皇帝就是这样,对政令每一次的执行细节都问得很清楚,并且核对每个地方的支教的情况。

王说起了蜀地的情形,以及那位韩夫子,他就是当年处心积虑要反秦的张良。

扶苏拿过王递来的一张纸,这张纸上的字就是张良所写的,他的隶书写得很好,听说张良长相俊美,他的字迹也一样好看。

王道:「禀皇帝,他只送来这封信没有说别的。」

扶苏仔细看著信中的内容,在信中他还说了对支教事业的看法,他觉得支教事业不仅仅是在于夫子,更在于书籍。

看罢这卷书信,扶苏将其放在一旁,低声道:「只要他不反秦就让他继续在蜀中教书'

「是。」

王禀报完就离开了,扶苏在看著关中各县的文书,敬业县终于成功酿造出了酱油。

扶苏忽然一笑,又觉得有些良心有愧,毕竟敬业县的作坊是皇帝的私产,叔孙通与章邯所建设的作坊毕竟还是皇帝的私产,一应帐目早就送到了面前。

酱油毕竟是关中的新事物,它一出现就提高了人们对豆子的需求。

制豆腐也需要豆子,可这么多年过去了,豆腐依旧没有得到太大的推广,这种吃食也就只在关中有。

再者说,就算是在关中,豆腐也只有各县的零星几户食肆有卖。

对此,扶苏觉得酱油的推广也不容乐观,虽说敬业县占得先机,也仅仅只是一个先机而已。

现在的大秦依旧是原始得不能再原始的农业时代,以物易物的民风依旧盛行。

敬业县的先机并不能得到太大的收益。

公子礼又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两斗豆子换一壶酱油。

这个方法很快就得到了各县的青睐,一来酿造酱油需要豆子,二来对来换酱油的人而言,他们用豆子换的酱油,只是省去了作坊的劳作环节,多出一些豆子也无妨。

现如今的关中,各家都是一样的穷困,钱是没有的,家中有的只有粮食,用豆子来换的酱油,是现在的关中之民最能够接受的方式。

而敬业县也可以收回成本,不仅如此每一次换来的豆子都有富余,便可以囤积起来,敬业县也就不缺粮食了。

在很早以前,县民们都在担忧挨饿,对粮食多吃一口少吃一口,都会有焦虑的心态。

现在这种焦虑还有,但没有以前这么紧迫了。

扶苏从今天的众多文书中,找到了一卷纸,铺开这卷纸是都水长所写的粮仓转运路线。

当年这位都水长走遍了中原各地,现如今去了燕地这么多年,听说他在辽东种粮食的成果十分好。

在辽东开荒的同时,这位都水长还画了一张图,这张图上所画的都是各地的粮仓位置,以及转运的路线。

在都水长的图中,可以先将南方的粮食运送过长江,先抵达扬州仓,再去河阴仓,再去太阴仓。

这个过程路途漫长,而现如今的水路建设并不发达甚至各地的水路建设几乎没有。

当年列国征战,都在防备著彼此,因此春秋六百年间,几乎就没有全民动员的大工程。

直到秦一统中原之后,发动的第一项大工程,还是修建长城,为了这条北方的防线,秦付出的代价十分巨大,其造成的影响至今还在。

也好在北伐胜利了,否则扶苏也不知局面会变得如何,恐怕六国就又会起复。

恐怕当初父皇与丞相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有殿前侍卫前来禀报,「萧郡守前来觐见。

,扶苏依旧拿著手中的图,颔首示意让人入殿。

萧何来过章台宫的次数屈指可数,一次是新帝登基,还有几次是新年的廷议。

走到章台宫的大殿前,萧何深吸一口气,抬眼看去见到了大殿内正坐在上首皇位上的皇帝。

这位皇帝自少年时就受人们拥戴,直到至今关中的人们依旧坚信这位皇帝能够让他们过得更好,有人说新帝是像秦孝公那样的人。

萧何脱下鞋履走入大殿内,秋风吹入殿内,还带来宫殿特有的木料香味。

「臣萧何,拜见皇帝。」

「不用多礼。」

萧何递上一卷卷宗,行礼道:「岐州马场已建设完备,可调战马三千圈养。」

扶苏从田安手中拿过萧何的卷宗,看卷宗内文字,又道:「让少府令走一趟吧。」

田安颔首,就去丞相府传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