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夫夫开店日常 > 第066章

第066章(1/2)

目录

第066章

清晨的风很是清凉怡人, 吹拂在脸上,心情舒畅无比。

周卓哼着小曲,将新做好的家具搬上牛车。

“都搬完了吧?”周父将上面的板凳放稳当。

“嗯嗯, 就这些了,”周卓将牛车拉到门外, 又回头看向周新苗的屋子,“小妹,我们准备走了!”

“来了来了, 我们走吧。”周新苗手里拿着包袱走向周卓。

最近周卓和周新苗在家里无事干,就想着去镇上看店, 让周铭和禤文乐也休息一下, 刚好周卓也做好了一批家具,顺便运到店里。

禤文乐笑道:“拿好钥匙了吗?”

周新苗拍拍包袱,笑吟吟道:“拿了。”

钥匙这么重要的东西, 她肯定会拿好。

周母道:“拿完东西就行, 去的时候赶车注意些啊。”

听说前不久村里有人赶牛车摔了, 不知是怎么了, 连人带车给窜进旁边草丛里去,还好只是擦伤, 没磕到其他什么地方。

“行, 那我们走了啊。”周新苗听外面周卓在催, 连忙走出去。

周新苗和周卓在店刚开起来那段时间,基本上每天都去那里呆着, 对各类货物的价格很熟悉,两人也可以招待好客人, 家里人完全不担心。

看他们出去后,禤文乐去灶房将东西都盖好, 周母和周父去地里看庄稼,家里就剩他和周铭。

他去将门掩上,往后院走去。

后院里的果树今年开花的都已凋落,长出小小的果实,周铭把挤挨在一起的枝条理好。

听到脚步声后,他说道:“乐乐我们要开始认字了吗?”

禤文乐擡头望了下今天的太阳,回道:“等会儿我去把被子拿出来晒好先。”

被子不像衣裳一样每天洗,平时就得常拿出来晒晒太阳,睡起来也舒服些。

“行。”周铭拿起用来晒衣裳的竹竿,走去院子里架好。

昨天晚上换下来的衣服,早上起来禤文乐就已经洗好了,这会儿也在后院晒着,闻着有股淡淡的香珠子的味道。

周铭把竹竿放稳当,帮忙将被子展开晾好,他拍了拍被子,和禤文乐去书房认字。

要说小燕子来家里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屋檐小燕子,待雏鸟破壳那只会更热闹。

基本过几天家里就得打扫一次,不然堆在那里不好看,味道也不好闻。

两只小狗不知是否因这个问题,现在已彻底对小燕子不感兴趣,先前还会在旁边坐着看几眼,现在则是完全不理睬,不过这也算是个好事,他们心底还是会担心它们会扑咬小鸟。

认了好几个月的字,禤文乐现在对基本的书写是没问题了,记账也渐渐上手,有不确定的地方会问周铭。

禤文乐在沙盘上写划,一边想着待会儿要干什么。

之前周母做的银耳很好吃,要不今天他也做一次看看,还有夏衣也得翻出来去去味。

进入初夏时节,太阳的光线愈发热烈,风的气息里携着清香,耳边是蝉的喧噪鸣声,白天也开始变得漫长。

晴朗的天气,擡头是湛蓝一望无际的天空,放眼望去是丰茂碧绿的耕田,稻禾在风里像波浪一样起伏,有农夫农妇站在田埂上闲聊说笑。

“你别说今年这气候,真是好极了,雨水阳光两样都正正好,放眼望去庄稼长的茁壮油绿。”

“算是这几年里最好的了吧,我还记得有一年,那雨一直下,地里不少稻苗都淹了,还有那玉米也是倒伏很多。”

“嗨别说了,我现在都记得那年的光景,全家老少去地里忙,最后也没收多少粮食回来,还好前一年剩有些陈米,不然就得去向比人借了。”

“谁不是呢,我记得肖家大娘还差点哭晕过去。”

肖家好几块地连着,因着地势较低,几乎都被水淹了,看着辛辛苦苦种的粮食没了,能不哭吗。

周母和周父在旁边听着,心里也是颇为感慨,那年雨水多,家里不少庄稼也泡坏了,也还好家里攒着些粮食。

“对了,我记得学堂那边快完工了吧。”

“我儿子说是今天扫尾,等东西都收拾完就可以了。”

“怪不得,我说今天有好些人都没见到,原是去看热闹了。”

“你这么说我才发现,大田大禾他们那几个人,每天都会来地里转一圈,今天倒是没看到。”

“哈哈哈,我也打算去呢,不过我估计没那么快,午时应差不多收拾好了,到时候进去看看。”

“家里小孩都早早跑过去围着了,估计场面和当初开工差不多。”

“也是哦,平常地里也会有不少皮小子在田埂捉虫玩,这会儿倒是一人没瞧见。”

有些小皮孩子,跑到泥沟沟里玩的全身衣裳都是泥点子,被大人拿棍子打的嗷嗷叫,大家有时候看到也笑着劝几句,但有时候实在是太皮了就只能在旁边看着了。

那能跑能跳的小孩,对什么都好奇,爬树下田,掏鸟蛋捉蛐蛐,一天下来疯跑玩累了都不舍得回家。

特别是到傍晚的时候,村里总会听到有大人满村子喊人找人,最后在村里某个疙瘩角看到一帮小孩在玩耍嬉戏,他们也是看到大人来找才知道时辰晚了,连忙跑回家去。

“村长有说什么时候开始报名教书了吗,我就攒着钱准备送我孙子去呢。”

“那得等教书先生安顿好才行,咱们不差这几天。”

“也是,你说以前也想过村里有个学堂多好,没成想真实现了。”

“哈哈哈,那不是好的很,我可和家里人都说好了,得督促家里去学堂的孩子好好念书,去那玩可不行。”毕竟束修虽花的少,但也是钱不是。

“我家里没有适合送去念书的小孩,就想知道那萧老爷的山庄还建吗,到时候要人我可得抢先去。”

“我也记着这事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现在倒没听到风声。”

有活干就有钱挣,何况雇主大方且干活地点就家门前,大家都关注着呢。

周父也回想起来了,村长那时是提了一嘴,他回去还和家里人商量,要不要也去来着。

家里杂货铺没开之前,他也常去镇上找活干,后来家里相对宽裕了些,他就主要管地里庄稼的事。

周卓知道这事后也想去,修建山庄也需要木工师傅,他也能挣些钱。

关键就是看什么时候建,如果碰上农忙那肯定不行了,不过周父猜应该还是会选在大家都空闲的时候,不然还得去镇上招人,那来回也麻烦不是。

“等会儿再去问问村长,没准他能知道些消息。”

“那边萧家的宅子还没修好啊?”

“没呢,那宅子离我家不远,每天都还能听到动静,我听去干活的人说,估计得这个月尾才能完工。”

“就是招人的时候不凑巧,碰上春耕了不然我也去。”

“谁不是呢,不过还是庄稼更重要。”

钱有时候可买不回等量的粮食,还是看着满满的粮仓更让人安心。

大家围在地头,聊了一段时间后,人才陆陆续续地散了回家去。

周母蹲下将铲子在小水沟里洗干净,起身看到迎面走来的人招呼道:“英婶子也准备回去啊?”

英婶子点头笑道:“是呢,我听说学堂那边可热闹,那萧老爷竟还让人撒糖,不知是真是假,我也去凑个热闹。”

周母脸上诧然,没成想还有这一出,“那是得去看看。”

学堂不用大家出钱建,只出人力,现如今竟还撒糖,她竟不知如何评价那位萧老爷。

英婶子没停下说太多,扛着铲子就回去了。

周父在旁边扯过几根草,将刚摘的薯叶捆起来,看着地里道:“好像大家都去了。”

“走吧,我们也去凑个热闹。”周母拄着铲子,甩了甩手上的水。

两人拿着铲子就往学堂那边走去。

没等走到那边,远远地就听见喧哗声,待走近后看到不少人围在一边,还有人索性在树下坐着干活,偶尔瞧两眼。

周母走到桂婶子旁边,说道:“这是都收拾好了吗?”

桂婶子指着学堂道:“收拾好了,村长说再等一会儿,拿糖果来分一分,大家就能进去看了。”

“这样啊。”周母看向眼前青砖绿瓦的屋子,也期待起来。

但这其实就是普通的房子,只不过因为是青砖且加上是村里的学堂,大家就会报以更大的好奇心。

没等多久,村长就笑呵呵地出现,后面还有人拿着一袋东西,应该就是要分的糖果。

分散在四周的娃娃们,一看到村长出现,连忙窜到前面,一个个跟个小猴子似的,大家乐呵呵地也没说什么。

村长示意大家安静后,先是说了一番对萧老爷感谢的话,也提到了在这段时间干活的人。

围观的人小声说着话,干活的人也点点头笑着,他们想到里面有自己出的一份力,自豪地挺起了胸膛。

村长道:“我想大家最关心的事,还是学堂什么时候开始教书,现在大多数人也都在,我也就说了。”

听到这里,打算送自家孩子去念书的人止住话头,竖起了耳朵,周围也安静下来。

“教书的焦先生最多三天就能安顿好,我们也商量了一下,最后定在十五那天。”

村长的话刚说完,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教书的先生姓焦啊,也不知道长什么样。”

“十五那天也没多久,也快了。”

“诶,你家是送谁去?”

“黑土你跑慢点!这孩子真是,说多少遍了让跑慢些,这撞到人看他不摔个屁股蹲。”

周母和周父就在一旁看着,听村里人说些话,看到村长在前边喊安静,又提醒了下四周的人。

村长呼了口气,见声音小下去后笑道:“我知道大家都很高兴,但最后也让我们把糖分了再开始聊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