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给开国皇帝直播祸国之君[历史直播]] > 第79章 第 79 章

第79章 第 79 章(1/2)

目录

第79章 第 79 章

【蒙哥的死对当时的北半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南宋的危机不仅得到缓解,就连其他正在被蒙古攻打的国家都得到了喘息之际。】

【成吉思汗对草原部落进行重组,神化其家族, 保证汗位在孛儿只斤家族手中的, 与他之前的草原霸主而言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而且蒙古也有幼子守家业的习俗,可是幼子能得到父亲的宠爱, 但已经长成的兄长怎么可能袖手旁观。】

【成吉思汗不止一个儿子, 孛儿只斤家族也不止成吉思汗一脉。因为蒙哥的忽然离世, 蒙古内部开启了五年的汗位之争。】

【经过厮杀,忽必烈最终获胜, 可是忽必烈是一个汉化拥护者, 其余三个竞争者选择了其他的信仰,纷纷出走, 继承蒙古打下来的其他领地,远在西边。他们逐渐不再听从忽必烈的号令。而这样也让蒙古的兵力四分五裂。】

“幼子继承制?”李渊不解,在他的观念中, 长子是受父亲教养最久的人,一般情况下, 幼子虽然伶俐可爱,一旦父亲去世, 根本争不过人脉、见识都比自己高出太多的兄长。

废长立幼可是皇室最大的忌讳。但是二郎和大郎的问题不在于长幼, 他不反, 天策府众将未必有二郎那么听话。

长孙无忌揣测道:“草原自古就有抢亲的习俗, 难道把新娘抢回去好吃好喝供着?所以草原部落的男人都无法确定第一个孩子是不是自己亲生的。”

【忽必烈最崇拜的人是李世民, 在忽必烈看来, 李世民拥有草原鲜卑人的血脉,与蒙古是半个亲戚, 具有天然的好感;同时李世民也是踏着兄弟的尸骨上位,跟他与坚决反对汉化的兄弟们刀兵相向一模一样;最后,太宗的成就有谁不羡慕的呢?】

李世民一时语噎,心道:首先朕是正儿八经的汉人,其次朕不是很赞同第二点……

【也是在这个时候,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根基不稳。因为忽必烈是坚定的汉化支持者,可蒙古贵族中也有大量反汉化的绝对拥护者。终元一朝,从大体来看蒙古人对中原的治理都停留在蒙古思维上:掠夺一切可以掠夺的生存资源,后继问题不予考虑,国祚并不长久。】

【任何一个有意向入主中原、侵扰中原或者要发展壮大的中原四夷都要面临一个问题:是否汉化。】

【首先,中原地区先天地理位置优越,就是比四夷发展得更好,甚至可以实现的对四夷的降维打击,比如孙吴与山间越人。孙吴一个小小的偏安政权,上比不过雄踞北方的曹魏政权,下比不过拼死北伐的蜀汉政权,甚至在道义上被双方共同谴责,正统上他还摸不着边。就这样的情况,孙吴都能把越人赶出山野,当练手的工具。】

【战国时期秦国周天子的马夫,机缘巧合之下成为诸侯国,晋、齐、鲁等老牌诸侯国集体看不上。秦穆公三次东出均已失败告终。中原进不了,那就朝西!结果‘开地千里,益国十二’,这十二个国家的名字都没资格进入华夏史书。】

嬴政被噎了一下,穆公伟业在秦国人看来自然是没得说,甚至周天子都装模作样表示了一番,其实对于晋和齐这两个老牌大国而言,根本不算什么。他们本身也有抵御四夷的责任,甚至比秦国做得更好。

齐国为第一霸主不就是因为‘尊王攘夷’?

春秋战国打了五百年,也没见什么四夷来中原撒野。四夷确实不够看啊。好不容易出了个义渠王,还被宣太后和昭襄王联手弄死了。

所谓的春秋五霸,也有各种说法,有的认为秦国根本算不上五霸之一。

可见益国十二根本没有什么含金量……

【其次,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种族都是慕强的,四夷仰慕华夏的强大,就会进行自我反思:是不是学着华夏的样子,我也可以如此强大?所以四夷会不断学习华夏文化,以实现本族的强盛。】

【华夏政权最开始用血缘来区分夷夏,后来他们发现怎么有的夷狄比华夏还华夏,比如孟子说‘舜是东夷人,周文王是西夷人,他们都不是正宗的华夏人’,但他们完全接受了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基本上是一个复制粘贴的情况,甚至为华夏文化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难道后人会认为舜和文王是夷狄?】

【而有的华夏诸侯国尽学了夷狄的东西,比如悲催的楚国。明明是周武王正式册封的诸侯国,就因为与南方夷狄交流深厚,在中原诸侯国眼里已经是夷狄了。齐国‘尊王攘夷’,攘的夷狄之一就是楚国。后来晋楚争霸,也有攘夷的成分。】

【之后便发展成‘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不再用血缘来区分夷夏,用礼。谁遵守华夏之礼,谁就算华夏的一份子。这便是夷夏之防的大体发展经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