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4(2/2)
北伐临际成功之时,南宋赵构担心岳飞迎回钦宗,危及自己的皇位,以十二道金牌招回岳飞。之后,岳飞就被赵构以不遵皇令之罪关入了天牢。
从同情岳飞遭遇的狱卒口中,岳飞知道了自己已无活命之望,他这人精忠报国,竟把生平所学的行军布阵、练兵攻伐的秘要,详详细细的写了一部兵书,和岳家枪法、宝藏线索一并交于同狱的养子岳云、亲信将领张宪的手中。
当时的岳飞答应了赵构引颈就戳,条件就是必须放了岳云和张宪。只是赵构对岳家军的忌惮非同一般。口头上是答应得利落,心里早就报定了斩草要除根的念头。
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十二月,赵构以“莫须有”罪名赐死岳飞于风波亭,而后竟不顾信诺,下旨要将本来只判刑两年的岳云和张宪也一同处死。当年岳飞被投入天牢,之所以没人去救,全因岳飞不肯违抗朝廷的旨意,严令领兵在外的亲信不可妄动,自毁汉家长城。
第九章宝藏下
现在赵构毁诺欲杀岳云和张宪两人,那些早就痛恨赵构不仁不义的岳家军亲信,哪还能按奈得住,便组织了一批江湖高手劫狱救人,可惜那赵构爪牙秦桧授皇命安排了伏兵,一众高手只有王重阳、上官天南、岳云三个年轻人,在其它人的舍命相护下逃出了天牢。
而后岳云隐姓埋名与王重阳、上官天南三人改投了,另一个北伐义军韩世忠部。至于岳云为什么不起兵反宋呢一是岳飞的遗命不准,二是岳飞的三子岳霆、四子岳霖、妻子李氏都被做为人质掌控在赵构的手上。
一心想着与金国讲和的赵构,在收回了岳飞的兵权后,怎么有可能再放过其它几路义兵,在南宋与金国的双重威逼下,几路义兵不是被整编便是相继败亡。
韩世忠之后,岳云、王重阳、上官天南三人又发举过几次北伐义军,可惜没有了南宋这顶名义上“红帽子”,三人组织的义军成了官府口中的流寇强盗、乱臣贼子,哪还有生存的空间。
屡战屡败,义举又不被百姓所理解,三人心灰意冷之下,就选择了蜇伏,王重阳取走了一半武穆宝藏主要是金、银、钱饷和岳家枪法隐居终南山古墓,之后就创立了全真教;上官天南取走了另一半宝藏主要是珠宝、古董、字画和武穆遗书投身于铁掌帮,后来继任了帮主之位;岳云大隐隐于市,加入了丐帮,常驻金国属地,收集情报,以备它日时机来临,三人再举兵北伐。
没想到南宋、金国一和谈便尽显诚意,一谈竟和了六十年。这却让南宋的很多百姓感慨赵构当年杀岳飞是杀对了,不然哪来的六十年和平安定的生活。
赵构的选择对不对岳飞死后,南宋又存在了138年,比金国的寿命还要长,最后在席卷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之下垮台,也不算太丢人了。而且,从年头来看,南宋比灭掉自己的元朝的寿命更长。
若是当初岳飞北伐成功,金国真的像威胁赵构那样放回了钦宗,南宋的局势又将如何呢数百年后的明朝,蒙古人就把俘获的明英宗送回来了,不久就发生了英宗复辟。历史事实证明,前任皇帝搞政变相当的容易,容易得就像是闹一场家务事。
赵匡胤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身为赵家皇室子孙的赵构自是万分的明白。从1127年赵构登基,到1141年处死岳飞,短短14年间,小的不说,几近将赵构拉下马来的,大规模的内部兵变,赵构就经历了三次之多。
在赵构的心里,岳飞会反叛吗不一定。那么,岳飞不会反叛吗也不一定。即使是岳飞不想反,他的部下也可能会反。当年的赵匡胤就未必想反,但他的部下为追求富贵,非拥戴他当皇帝不可。
最后就闹到了没有退路的地步,不想反也得反了。更何况,岳飞对皇帝的议和政策是有意见的,对不增加自己的兵权,也是有不满的表示,竟敢冲皇帝撂挑子。
南宋初期的军事体制缺乏节制手段,主要依赖于部下的忠心,岳飞的心中有了不满的影子,这让皇帝如何安心最要紧的是,岳飞拥有反叛的实力。岳家军有十万兵马,占全国兵力的四分之一强。
而且,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极强,民间声望也极高。敌人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本人饱览经史,礼贤下士,温和有礼,为人清廉,赏赐一概分给部下。这简直就是活圣人。岳飞死后多年,他的众多部下还聚在一起,联合起来为他申冤,并且哭声震天,场面感人可见岳家军多么的团结了。
这支军队的口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联想一下赵构对金国第一名将金兀术的评价:“虽然强大,专以杀戮残忍为能事,不顾人心向背,我知道他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了”然而岳飞该有多大的作为
这样的暴力集团不反则已,一反就会天塌地陷。哪种老虎最安全死老虎最安全。是老虎就该死。在这个意义上,岳飞得到的“莫须有”的罪名就是一个非常贴切的罪名了。
宋太祖说,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更何况酣睡的是一只猛虎。至于具体手段,究竟是“杯酒释兵权”好,还是流血杀人好,也不是可以自由选择的。面对弱者,皇帝不妨索性大度一些,赢得仁慈之名。
而面对岳飞这种级别的强者,皇帝缺少表现大度的实力和自信。他们不敢给对方留下还手反击的机会,不得不采用了让皇帝声誉蒙羞的手段。当然,皇帝也有遮羞的办法,一是蒙蔽视听,硬说人家要反。二是转嫁恶名,让秦桧替他背黑锅。
好了,“废话”就说到这里了,要不保不准就有人给他戴个汉奸帽了。对于岳飞的际遇,郭进从心里发了一大通的感慨。当然,逝者已矣,深究并无多大的意义,反正知道了一定不能让“郭靖”重蹈岳飞的覆辙就行了。
郭进取了岳家枪法和吸水提炉枪,他又通过林朝英的牌位机关,在右边的石室里找到了兵器,朴刀、弓箭、铁枪,可以装备三万人左右。为防生锈,都用油纸包着。
而兵器箱外的封条却是大理监制,没想到这举义伐金之事,当时身为大理皇帝的段智兴也插了一腿,大发战争财。以同时代制器技术而论,最强的是大马士革的合金钢突厥人提供的技术、日本的千锤百炼钢绝世无双的淬火技术、大理的炭素钢,而这三种技术都是唐时这三个民族从西凉学去的。
汉人自己这方却早已失传了,他在蒙古的老头铁匠师父,其先祖当年西出中原,正是要寻回这三种技术来。
不久,郭进就返回了上层居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