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1/2)

目录

112第一百一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零四天◎

某年月日, 沿海打鱼的渔民忽然看到了远处飘来了一艘小船。

他们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港口,这些年来,主要负责停西洋的船。而出海的渔船则是走另一个港口。

“那是什么人?”有一个渔民开口问道。

他们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 黝黑的皮肤、精壮的身体, 拥有丰富的出海经验, 所以一眼看出了, 那从远方飘过来的, 是一艘不认识的……船。

之所以由于,是因为看大小,像是渔船,但是外表又没有渔船的样子, 仿佛配了武器,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

“咱们和其他地方接壤,出现南诏或者安南的船也很正常吧。”另一人回复他, 语气有些犹豫。

现在虽然没有领海的概念,但是这附近的渔夫都心照不宣, 海岸归属于哪个国家, 这片海域就归谁所有, 别人是不能贸然过来的。

渔民们倒是对“国家”的概念不深, 但是却知道,如果别人来捕捞海里面的鱼,自己能得到的就少了一些;如果他们不来, 这些鱼就归属于自己所有,只是获得的时间长短……在这种前提下,怎么会不关心外来渔船呢?

“要不要驱逐他们?”

“试试。”

船老大同意了这个提议。

他们船上配有简单的烟花设备。这种“烟花”是从军中传出来的, 就算在白日, 也能绽放出耀眼的红色, 一般用于驱逐和警告。

起码,附近小国的渔民都清楚这一点,在见到红色烟花之后,会清楚自己越过了距离,然后回退。

以往遇见过这样的意外,他们已经很熟练了。

他们能肉眼能看到渔船,说明已经超过了安全距离,值得注意。

警告烟花放出去之后,海面上炸开了耀眼的红色,但那些怪异船只不像是退缩的样子,似乎,更近了?

不得已之下,又放了第二次警告。

没用。

紧接着是第三次。

三次警告之后,对方还是没有离开,静静地停在不远处。

他们似乎是找到了合适的地方,没有离开,但是也没有放弃,似乎在等待什么。

“他们疯了不成?”

第一次警告能说没看见,第二次、第三次,总不至于这样了吧?

这不就是挑衅吗?

很多渔民立刻跃跃欲试,很想给这些人吃点教训。

他们能弄来军队里面的烟花,自然也能弄来其他的东西。

比如简单的枪支、火药。

但是这些都是先年间淘汰下来的,很危险,随时有炸膛的风险,火药也容易因为进水而失效。

“这不对劲,他们好像不是附近的。”

附近的人,不可能不清楚烟花的含义。

唯有一个说法,这些人来自更南边的地方,那边的海上也有一些小国。但是因为没有接壤,所以很多东西没有流传过去。

如果没有意外,大家一辈子都不会见面的,何必纠缠让对方知道盛朝的规矩?

但是那些地方的人过来干什么?

船老大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对劲。

“今天就这样,咱们先回去,告诉给官府。”

渔民最能察觉到不对经,这些事情太过异常,背后往往有其他的目的。

“他们想占领盛朝不成?”

听到船老大的命令,所有渔民都动了起来,收网的收网,划船的划船。

很快,这艘不小的渔船放下了一艘更小的渔船——甚至不能说是渔船,而是一个独木舟,或者别的东西,看着不像是能在海上漂浮的东西。

几个渔夫蹦到独木舟上,熟练地划桨,对船上的几人道:“咱们半个时辰回来一次,你记住。”

船老大对他们招了招手。

其余人装作无所事事打鱼的样子,实际上一直盯着不远方的陌生渔船,暗自记住他们的异动。

正是因为有渔船守着,那些人不能靠近,只能远远地看着。

“他们怎么还不离开?”

陌生的、充满各种口音的声音在狭窄的渔船里面响起。

船里面人很多。因为距离远,所以他们很艰难地来到了这里,耗费了很多时间。

各种异味充斥在不大的船舱中,几乎能将人熏晕过去,但这些人像是习惯了,一点都不在意。

“他们要是还在岸边守着,咱们要怎么去看?”

“听说盛朝的丝绸都放在那艘大船上……”

“咱们抢走一些,快速回到海上,不就好了。”

身处小国,他们无法想象盛朝的风光,对方也因为倭寇实施了不短时间的海禁。

那些被赞颂的出洋之景,已经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让人窥见不得。

所以,他们就以为,盛朝也是这样的,小小的渔船,拿着木枪的士兵。

——他们也和东瀛出现过冲突,他们不就是那样吗?和东瀛打得有来有回的盛朝,想必也差不多吧!

“这次的船是最好的,一定可以。”

“咱们要为国主收集到足够的信息。”

“有了那些丝绸,咱们是不是也能做生意?”

……

一连串妄想被说出来,很多人不禁笑了出来。

但是前往的渔船没有离开,身子那个方向还发来了各种奇异的烟火,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应该是驱逐。

可是,他们的渔船分明差不多大小,甚至他们这边的船更大一点,为什么要听从那些人?为什么要离开?

“咱们的船上配了很多尖锐的长枪,他们一定过不来。”

老大有些悠闲地开口:“咱们就好好地在这里等会,他们带来的东西一定没有我们多,只要等会……”

只要等会,对方就不得不离开,那时候,就是他们上岸的最好时机。

上岸……

也能看见被国主夸耀过的盛朝了吧?

虽然心中对盛朝轻视,但不少人还是对那篇广袤土地心生向往的。那么大的地方。

狭窄的船舱中传来了一声声的窃笑。

和盛朝的渔夫相比,他们更瘦、更小、更黑,像是刚褪去毛的猴子,所以能塞下更多人,看着叫人心生不喜。

但是等啊等啊,等到他们开始吃着为数不多的鱼饼食物,对面的渔船也没有离开的趋势。

反而和他们杠上了似的。

老大有些坐不住了,浪费的每一天都很珍贵,没必要因为一艘渔船而放慢脚步,要是让国主知道,估计也会嘲笑他们的缓慢进度,进而减少赏赐。

他们缓缓地开船,准备换一个方向。

但是船刚刚掉头,不远处便有数艘大船围堵过来——

在某个时刻,居然有这么多大船绕到了他们身后,却浑然不知!

船上的人都有些慌张,恨不得立刻离开这个地方。

那些大船不知道归属于谁,看样子来势汹汹,为什么要帮盛朝?

他们想不明白这个问题,只想逃窜。

紧接着,想来了一阵尖锐的哨声。

“停下——”

“你们的行为侵犯了我们的领海主权。”

两句警告之后,对方像是没听懂,还只顾着一头脑地离开。

另一声哨声过后,一艘大船堵在了他们逃窜的方向。

另外几个方向,也被大船围住。

宛如瓮中捉鼈,小船上的所有人都被抓走了。

“你们是谁?”

在被抓上大船之后,船长还有些不知所措,他们距离盛朝太远,只会一点点简单的语言,但是这点显然不够用,只能和自己国家的语言混着使用。

“送去岸上,有专门的通译。”

听不懂也没关系,有能听懂的人。

穿着制服的官兵和这些矮个子的瘦猴子仿佛是两个极端,一个还没有进化完成,另一个已经踏入了文明社会。

大船的速度很快,来到岸上后,有专门的人将这些“俘虏”串成一串,送去衙门。

领头的总旗态度很客气,对盛朝的渔民表达了感谢:“幸好有你们。”

“咱们不是按时在海上巡逻吗?怎么这次没发现?”

“那些人是从安南方向来的,安南也给了通行书,本以为是过路。”

陛下在沿海地图上圈了很大一片地方,说这些都归属于他们。其他的小国想要越过去更远的远海,要么向他们递交国书,请求过路;要么从台湾后面绕过去。

因为过路的人不少,所以放行很痛快。

“他们五天前就来了,没想到现在还没走,这是我们的疏忽。”官兵看起来很年轻,有些不好意思。

他是武学第一批毕业的人,因为不晕船,有些控制船只的天赋,所以才来到了这里,成为近海员。

这次回去,一定要被上官批评了。

他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渔民们看起来都比他大了不少,面对一个自己后辈的人,说不出重话,反而挺宽容的:“没关系,你们在海上的时候比我们多得多,偶尔出现问题、也是正常的!”

“就是就是,你才多大嘛。”

“咱们正好给你们……额、那个词叫什么来着?”

“查缺补漏!”

几人补充着说完这句话。

前几天,家里的孩子带回来一本书,很便宜,薄薄的一册,里面却写了很多生字。

带回来之后,便是夜以继日地抄书。那孩子说这书不是他的,是别人的,同样也是抄写本。

他们约好了,以后出了新册子,要分别买,然后一起分享。

自家小孩子念念叨叨,也让他们学会了不少东西。

“多谢。”总旗抱拳道。

他挺喜欢这样的氛围。

或许,这就是陛下先前提过的,“军民一家亲”?

总而言之,不被排斥、反而得到帮助的感觉,还是挺好的。

等感谢完渔民后,他急匆匆地回到衙门,想知道通译有没有从他们口中撬出一点东西。

这件事可不小。擅自在盛朝的海域上停留,按理来说就属于恶意挑衅,可以给予炮火警告的。

只是那艘船太小,看着让人忍不住害怕,一炮下去会不会整艘船都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