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 > 53 第五十三章

53 第五十三章(1/2)

目录

53第五十三章

◎登基第四十五天◎

南监在各地都有据点, 再有,陛下让程正真任意施为,明面上, 又给了缪白调兵的权力。

总之, 人手是不缺的。

而这些召集好的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锁了知州府, 从中翻出罪证。

至于府中家眷, 一个没落,全关进了当地的牢狱。

抄家自然也干净利落,其中金银财宝无数,都登记在册, 作为罪证——按理来说,一个知州,万不可能藏有如此的家私。

不仅是陇州, 远在知府家中的缪太傅,在收到血书后, 立刻送往了燕都, 紧赶慢赶, 终于在大婚的后一日送到了明慕面前。

血书中的内容很简单, 看起来有些年头,是宝鸡县的百姓曾经的上疏,想要将这事捅到燕都, 但是被知州拦下了。

“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畅所欲言。”明慕将血书给众人传阅,小小的一张脸紧绷着, 声音不轻, 确保每一人都能听见。

邵吏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小朝会, 怀中还揣着预备上奏的治水奏疏,现在有些坐立不安,不知陛下为何要叫他来。

这样的小朝会,他一个县令,怎么有资格参加?

只是在场其他人都没说话,邵吏也不敢多言。

“陛下,臣斗胆。”

卜祯是吏部尚书,负责天下官员的升迁、调任,对官员管理这方面极为熟悉,吏部大计早已在准备中。

明慕看他一眼,自动和HR画等号,微微点头:“你说。”

以前只管理一个几百人的大公司,都需要一个部门的HR上下齐心……还很有可能被普通员工吐槽,怎么放到古代,也只有一个部门啊!

上下官吏只百多人,除了正常的升迁调任(仅文官),还要负责官员守制、爵位更替,甚至还有少数民族的土司,要管这么多,的确不容易。

明慕有点想扩充人手。

不过扩充人手意味着成本增加,国库紧紧巴巴,内库仿佛也没多少钱了……回去得找澜哥算个账。

“前朝有云:‘一年立,二年守规矩,三年则务收人情,以为去计矣’①,实因前朝管督不严,地方官在任期间,多忙忙碌碌,为了下一次调任做准备,以至于实事甚少。

“为此,太祖在开国时,便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吏部大计,用以考核。包括官员的才、守、政、年②,即才学、操守、政绩和年龄。太祖为人不同,就算是一个小小的县令,都能去往金陵面圣,让太祖裁决。国朝历久,逐渐改为巡抚先审,再送至吏部。而这审核,也不是直接面见,而是借由旁人的话语……”

卜祯简单说完盛朝面临的状况,只叹气:“陛下想杜绝此类事件,何其难也。”

明慕点点头,凝重道:“我清楚了。”

古代的“盛世”其实和帝王有着直接联系,比如太祖,太祖精力过人,每日批阅奏疏足有十好几斤,仿佛永不疲倦,并擅酷刑,只在任期间,底下的官员诚惶诚恐,绝对不敢摸鱼。

要是因为摸鱼出了岔子,直接砍头或者下狱流放,这谁受得了!

但叫明慕狠心,学习那一套方法,也不大可能。

前世的经历基本塑造了明慕的性格,作为生长在红.旗下的新时代青年,他很少能如封建帝王一般,轻易地剥夺别人的生命——除非那人犯了大罪。

与其用暴戾酷法让人恐惧,他更擅长的是依靠严密监督防微杜渐,直接预防出现意外事件的可能。

听起来,仿佛是要启用仪鸾卫或者南监?

不,人民群众的力量伟大的。

只是明慕正思索着,如何组织语言,让百姓加入对官员的监督中。

见他久久不言,季肃从怀中掏出一份厚厚的册子,像是临时装订,连封皮都没有:“臣有言。先前陛下的意见箱一事,倒是极为出彩。这是臣刚从通政司那里借来的意见汇总,陛下请看。”

明慕看向季肃的方向,眼睛亮晶晶的,仿佛在说:对,我就是想要这个。

册子很快传到他手中,略略一翻,里面有一些没什么意义的乱涂乱画,或许是小孩子觉得好奇,而大部分,都是很有意义的内容。

前世的人们都习惯了投诉这一方式,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打市长热线,明慕记得曾经看到过热搜,内容就是接线员接到的那些哭笑不得的投诉。

而在此世,由于百姓对官员的天然惧怕,并且意见箱刚刚推行,收集上来的消息比较少,但都言之有物。

明慕慢慢地看完:“朕觉着这个方法很好。”

“陛下所言甚是,的确好极。”

现在的言论还有些束手束脚,但可见,若一直保持意见箱在地方“只进不出”,统一拿到燕都启封,再根据其中内容分配官员解决,以后百姓能更加畅所欲言。

“但还不够。”

小皇帝十分坚决。

“朕有想法,重新完善吏部考核的内容,具体内容请卜大人斟酌;如今百姓识字率不高,所以除却意见箱外,还应有调查……就是乔装打扮,问他们对本届官员的想法……这个意思。”

明慕忘了这种调查方式的名字,只粗浅地形容一番,试图比划。

几位朝臣都点点头。

他们并不是不聪明,能从全国进士中脱颖而出,顺利成为燕都官员,甚至成为一部尚书,怎么可能是笨蛋?只是不像明慕那样,被现代的信息大爆炸影响,很多时候行事缺少了一点灵光。

只需陛下点出这点灵光,立时能想到一连串的解决方法。

诸如陛下所说的“乔装打扮”,更深一层,便是叫相关人员去有疑虑的那地居住,时间一年或几年不等,其中之事,难不成能有隐瞒?

而据此引发出的种种,不仅可用于官员的监督,还可用以其他方面。

甚至陛下心肠柔软,只想着更改吏部考核,也想着让百姓帮忙监督,唯独忘了,应行严法束缚。

有严法威慑、百姓监督并考核更改,三管齐下,并有明君时时管束,才能彻底纠正上下的不正之风!

至于严法制定,倒是不大适合交由商绳己……

让明慕知道他们的想法,估计能一语道出其中的区别:这不就是企业的考勤规定和正常律法的区别嘛!只是他们的“企业”性质有点特殊。

顺便还会倾情把程正真介绍给他们——从司礼监扩展至全国,想必这位HR考勤圣体非常开心。

如今南监的名声不算好,仪鸾卫都勉强做些明面上的事情,能够逐渐洗刷天子鹰犬的名声;但南监,就是帝王手中的一把刀。

先帝后期善用南监,导致朝官更不待见,又不知道司礼监的种种,甚至见陛下启用程正真,都颇有微词,怎么可能主动和对方合作?

此话暂且按下不提。

小朝会结束之后,几位官员纷纷离去,邵吏倒是没离开,有些不安地站起身:“陛下,臣有本奏。”

他官职低微,上朝的资格都没有,当然不能上奏。原先在写奏疏之时,想要之前带他来燕都的那位三元帮忙递上。

刚刚写好,便有陛下召见,他干脆直接带来了。

明慕有些意外:“朕见你应该多休息些时日,怎么还这样劳心劳神?”

“听闻陛下为治水一事烦恼,臣、臣虽不才,但于此方面,有些经验。”邵吏没学过御前奏对,说话也不知道合不合适。

“不必紧张,爱卿先坐下吧。”

察觉到对面人的不安,明慕的态度更缓和了,力图减轻对方的压力。

拿到奏疏后,他没有第一时间翻看,而是解释今日叫他来的缘由:“思来想去,这件事和你有些关联,所以让你来,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这件事……”

见对方越发紧张,明慕住了嘴,不再说了。

感觉,有点反作用的样子……

他面见最大领导仿佛就是这样,只是同处一个电梯,身边还有不少同事,硬生生能在领导身边隔出一个圈。

技术宅惶恐.jpg

既如此,明慕也不强行要求和他对话,而是打开了手中的奏疏,开始翻看。

语言很平实,简单易懂地写了他所想的方法,并且在最后画了简单的示意图。

就算对治水一窍不通,看到最后的图画后,也能理解所使用的原理。

“……你是说,应用堤坝引导洪水,洪水来临时,冲去河道底部的泥沙,达到清洁、治水之效?”明慕问。

提到专业方面,邵吏立刻忘记了不安,认真地解释一遍,确保能叫陛下听懂,末了还说:“先前的堤坝材质不如,若是学着用这方法,会立刻冲垮。可近日,臣去看了水泥,极为坚固,能做防御之用。臣将此法叫为束水冲沙法。”

束水冲沙法?

束水冲沙法!!

明慕恍然大悟,一把拽过邵吏:“爱卿有赏!重重有赏!”

“这方法很好,不是,太好了!”

这可太有名了!从明代始,鞭子朝就开始广泛应用,用这种方法开始治理之后,汛灾事件就少了许多。甚至两百年后的现代社会,很多地方治水都在沿用这一理论。

明慕出于好奇了解过这一部分,但是专业术语太多,看得头发昏,只对“束水冲沙法”这一词有点印象,听到邵吏的话,终于想起来了。

见陛下开心,邵吏脸上也露出了一点笑意,他最近休息得不错,脸上的沟壑浅了些,头发也不再那么花白,更符合他的年龄:“听闻南方水闸多,臣、草民想去一观,至于以后……或许会写书。”

邵吏想,他或许是不适合当官的。

再怎么正直之人,都要学会如何拉拢下属、讨好上峰,三节两寿绝不能少,都得送礼,才能在此地安安稳稳地做官,以后上峰在本人的考评上写个优字,顺利考评。

就算陛下要更改旧制,想要杜绝此类事情发生,邵吏也有些心灰意冷,不想再去地方。

既如此,便辞了官,去盛朝的各地水源,寻找治水之法,做他喜欢的事,最后再将他的经验传下来,如此,也算不枉费陛下的扶持。

“很好啊,唉,我也很想出门呢。”

小皇帝没有对他的志向发表意见,反而露出了羡慕的神情,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累了,休息一阵也挺好的……gap就gap,又不是现代,休息一段时间和坐过牢似的。”

后面半句说的声音很轻,明慕只嘟嘟囔囔的,没让别人听见。

“陛下……”

邵吏有些诧异陛下的态度。

他心中隐隐触动,似乎有千言万语,最后嘴唇翕动,跪地道:“草民谢陛下恩。”

“这有什么谢的。不过既然你不算盛朝的官员,那这法子就不能白给工部,得给你佣金!”明慕叫人送了银子过来,强硬塞到邵吏的怀中,“以后想到新的治水法子可以寄信到燕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